未来航天员将在太空常态化工作
为了丰富航天员的生活,我们可以推送一些这些节目上去。现在航天员要在上面住一个月,那么将来我们的空间站建成之后,我们的航天员会在上面待更长的时间。详情>>
2016-10-22为了丰富航天员的生活,我们可以推送一些这些节目上去。现在航天员要在上面住一个月,那么将来我们的空间站建成之后,我们的航天员会在上面待更长的时间。详情>>
2016-10-22“世界上有的航天员已经连续飞行了七次,有的航天员已经飞行超过400多天,有的航天员累计飞行超过800天。”景海鹏说,“我感觉和他们比较起来我还有很大差距,我要向他们学习。”详情>>
2016-10-16第一次进入太空确实体会非常奇特,感觉刚开始自己的身体都不会控制了,已经分不出该怎么走路,怎么行动。还好有景师兄在旁边帮忙,现在已经慢慢适应失重的感觉,也越来越感受到失重的乐趣。详情>>
2016-10-21载人航天有很大的危险性,但之所以还要用人而不是机器,主要原因在于人是有思维的,而机器只能执行程序,程序之外的事情,它完全做不了。但未来的趋势将是人机结合,让机器做先锋。详情>>
2016-04-23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神舟一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安全性更高的载人火箭、掌握了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航天飞行的良好生命保障系统。载人航天工程是1992年被列入国家计划的,短短的七八年时间,中国航天人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与神舟一号相比,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模拟人”是神舟三号飞船的新“乘客”。神舟三号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模拟人”生理信号装置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律、血压、耗氧以及产生热量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为将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数据。
神舟三号还具备了航天员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飞船改进和完善了伞系统,火箭增加了控制系统冗余等与航天员安全性相关的措施和功能。
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与神舟三号相比,神舟四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及相关试验条件更为完备。太空辐射是对航天员安全的最大威胁,神舟四号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装配了绝对防辐射的设施。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
肩负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人。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的两位航天员实现了与家人的天地通话,费俊龙进入轨道舱进行穿舱试验,聂海胜还在飞船上度过了自己的41岁生日。
2005年10月13日,航天员费俊龙在太空中用大概3分钟,连翻了4个筋斗;以神舟六号每秒7.8公里的速度,费俊龙的一个筋斗“翻”了大约351公里。
在近5天5夜的太空飞行中,两名航天员配合进行了穿越轨道舱与返回舱、工效学评价、医学试验、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不仅验证了我国“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能力,而且标志着中国人开始真正尝试太空生活。
2008年9月27日,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神舟七号接到开舱指令,航天员翟志刚开始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
就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之中。他向全国人民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在轨道舱内协助出舱的航天员刘伯明露出身来,递给他一面五星红旗。在太空中,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向镜头徐徐挥舞五星红旗。
持续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翟志刚留在太空中的一小步,标志中国航天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