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中县原信访局局长潘作良带病坚持连续工作,2008年5月10号突发大面积脑出血,抢救无效逝世。潘作良在信访局长的工作岗位上工作607天,在这607天里,他接待了三千多名上访群众,解决了一百多件疑难案件。
2004年,辽中县信访量冲上新高。 2006年9月,土生土长的潘作良,接下了县信访局长这个烫手的豆包。 短短一年多,辽中县信访形势急剧改变,成为全省信访工作放心稳定县。这期间,潘作良共接待群众来访3848人次,平均每天接待六七人次。 积压多年的信访难案在他手里结案了,久访不息的矛盾在他手里化解了。
潘作良生前任辽中县信访局局长,先后担任过辽中县老观坨乡司法助理、乡党委副书记、养士堡乡乡长、四方台镇镇长、镇党委书记和县人大专职常委。 >我要留言
提起潘局长,信访局的同事们都能说出好几个和他有关的故事。而07年那件“最浪漫的事”,则让大家觉得这位平时脾气不小的局长是个很真的人。那一年,老信访干部韩艳秋要退休了,潘作良为她开了一个欢送会。就在大家欢聚一堂的时候,礼仪小姐端上来一个花篮,献给这位即将离开信访岗位的老干部,让韩老热泪盈眶。就是这么一位平时风风火火的“东北汉子”却用出人意料的温情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详细
潘作良有多个外号,当中最出名的,就是“方便面局长”。对于潘作良来说,能在食堂吃顿饭,已经是很奢侈的事了。和他共事过的人,都曾经“品尝”过他泡的方便面。在他的办公室里,永远都会摆放着一箱方便面,平均一个月要消灭两箱。同事们说,“泡方便面几乎就是他的工作餐。”这位“方便面局长”、“澡堂子局长”、“小笼包局长”不但让吃、让住,还把自己当得的荣誉让给别人。>>>详细
在辽中,上访群众最熟悉的号码就是潘作良的手机号码,这部24小时开机的“热线电话”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安眠药”。 潘作良去世后,女儿潘鹤察看了爸爸的通话记录。今年三月份的通话记录竟然有1201条,4月份的通话记录已达到1444条,平均每天都达到了40-50条,这还不包括办公室和家里的座机电话。而潘作良用的手机还是6年前的飞利浦老式机型,机身的漆都磨掉了,像个废弃的塑料壳子。>>>详细
潘作良一家住在一座有20年房龄的老楼房里,不到70平方米的居室从入住就没有装修过,老式地板砖开裂了,踩在上面会有“哗啦哗啦”的响声。客厅和卧室的地面上铺的是黄色的地板革,因为使用时间太长,随处可见一块块的退色、磨损痕迹。不足两平方米的厕所是老式蹲便,所有房间的灯均为管式灯泡。客厅沙发是木扶手加皮革垫构成的,旁边立着一台现在很少见的双环牌风扇。家中值钱的物品就数一台电视机和容量为150升万宝牌冰箱了。“当了十几年乡镇干部,家里竟这样寒酸。”许多人感叹道。>>>详细
“我是信访局长!有话跟我说,我会尽我所能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潘作良一上任就喊出了这句话,不是在会议的主席台上,更不是在酒桌上,而是在30多名知青代表围坐县政府的现场
“有困难,就找我潘作良,即使我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也要奉献我的一腔真诚!”——潘作良常对上访人如是说
“民之难即党之忧,干工作不能怕困难、怕矛盾。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这是潘作良一生的信念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但老百姓过得最不容易,没有难事不会求你,我们要把他们的事当作天大的事。” ——潘作良常对同事这么说
“我的责任大啊!只要在这个岗位,就要对这个岗位负责,对你们负责。” ——潘作良对上访者如是说
“我从没把你们当成上访人,你们就像是我的亲姐姐一样”。 ——潘作良与上访老知青结下了不解之缘
“信访工作是一门永远探索不完的艺术,这里面的学问太大。” ——潘作良在自己的舞台上奏响和谐乐章
“你跟我受苦了,我实在是太忙了,你是我的好妻子,孩子的好妈妈,咱家全靠你了,你多担待我,以后有时间我一定把房子好好修修,一定多陪陪你们娘俩儿。” ——因工作忙顾不了家,潘作良对家人充满了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