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潘作良是“矛盾”的,说他矛盾,不仅缘于他做的是被称为“机关第一难”的信访工作,每天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带着矛盾和怨气上访的基层群众,更缘于他对待工作与对待个人迥然相异的态度与做法。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消息(张雪花) 他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带着极度的疲惫和对信访工作的不舍;没有来得及和妻子女儿道一声别,清晨在妻子耳畔如常的一句轻语“我走了”,竟成夫妇间的永诀;也没有来得及和同事嘱托几句,哪怕是对未结的案件做一下简单的交待……
辽中人民的好干部――辽宁省辽中县信访局局长潘作良。(资料图片)
因带病连续工作,突发大面积脑出血……2008年5月10日上午10时30分,年仅43岁的辽宁省辽中县原信访局局长潘作良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
这消息如晴天霹雳,令所有了解熟悉潘作良的人震惊。他接待过的上访群众难以相信,那个无数次亲人般接待他们的高高大大的身影真的去了;朝夕相处的同事难以想象,办公楼里那盏长夜不熄的灯从此不再亮起,他的家人更难以接受,那个每天清晨早早离家的人将永远不再回来……他们都说,潘作良是被累死的。
对待工作,他永远在"跑着"干
对待个人的事,他总是"等忙过了这一阵儿再说"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再也不会半夜打电话,影响潘局长的休息,他是为了工作而累死的呀!”潘作良去世后,老知青王秀俊十分后悔。
这是一组让人难以相信却又无比确凿的数字。从潘作良2006年9月11日就任信访局长到今年5月10日去世,总共一年零8个月。在这607天里,潘作良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848人次,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107件,息访104件;平均每天接待6至7人次,每周解决一个疑难案件!
工作中的潘作良。
就潘作良这样的工作状态和工作量,就是铁人,也会挺不住的。同事们都说,潘作良永远是在"跑着"工作的。
信访局接待科科长于守福提起潘作良局长生前的最后时光不禁泪流满面。这是怎样的24小时啊!
5月8日傍晚6点半,潘作良召集会议研究全县近期的信访工作;晚上11点半,他回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两点多;5月9日凌晨5点多,他赶到建设中的新信访大厅详细检查施工进展;7点半,他匆忙吃口饭回办公室准备信访调度会汇报材料;9点,他参加县信访工作调度会,做了一个多小时汇报发言,对全县51个重点案件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息访意见;下午1点,他接待了2名上访群众,足足谈了三个小时;下午4点15分他又来到接访科和同事一起研究信访案件……商谈中,同事们发现潘作良脸色灰白表情痛苦,手啪啪地直拍脑袋,劝他休息他却说“没事,老毛病,过一会儿就好了。”到了大约5点半,潘作良说头疼得厉害像要炸开,同事们慌忙把他送往医院……
这就是潘作良生命的最后一天!但是在他担任信访局长的607天里,他却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一天!
在同事们眼里,潘作良就像一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殚精竭虑不知疲倦,而对待个人或家里的事,他永远在“等有时间”,“等忙过这一阵儿再说”。
潘作良患面部痉挛已有三年多,家人多次劝他到医院治疗,他总是说:“等有时间吧!”直到发展到双眼睁不开、看不清文件的程度,他才在一次出差之后住进医院做了开颅手术。
潘作良家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从来没有粉刷过。妻子女儿不知向他提了多少回,潘作良总说等有时间再说吧!这一推就是十多年。去年总算有点时间,刚要开工潘作良的电话又响了……还是妻子和女儿找人把墙简单刷了一遍。今年“五一”家里本打算把破碎的地面修整一下,可到最后潘作良还是说太忙了,等奥运会以后再说!这一拖,他再也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