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

三代人,55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相当于为每3个中国人种下一棵树,创造出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头条报道

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重要报道

新闻链接 塞罕坝 三代人久久为功 创造绿色奇迹

如今的塞罕坝,生态效益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80%,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

人民日报快评:为世界贡献更多绿色奇迹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我国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授予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荣获“地球卫士奖”,充分反映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再次证明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贡献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为世界贡献更多绿色奇迹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膺“地球卫士奖”

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总部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昔日荒原变百万亩林海——河北干部群众热议塞罕坝生态文明报道

8月份以来,中央主要媒体集中对河北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新闻报道,让塞罕坝机械林场连同塞罕坝精神,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在河北省的干部群众当中引发热烈反响。从荒原沙地到绿水青山,55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在高寒区建起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绿色奇迹。

《焦点访谈》咬定青山不放松

人们常说去坝上旅游,塞罕坝就是坝上的知名景点之一。近年来,每逢酷暑,位于河北承德北部与内蒙古接壤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都会以其百万亩林海,旖旎的坝上风光和凉爽宜人的气候,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就在今年七月中旬,塞罕坝来了89名特殊的访客,他们与普通的游客不同,不看观光景点,更多的是深入到各个分场营林区、林场苗圃、望火楼、防火指挥中心、甚至是去林场职工的家中进行走访。那么,这些特殊的访客到底是谁?他们到塞罕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震撼!一群中国人用了几十年时间又创了一个世界奇迹!

荒原覆绿,林海归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已经高达80%。然而,塞罕坝人并没有就此满足、就此停歇。从2012年以来的这5年,塞罕坝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坚造林——在仅剩的一些石质阳坡,见缝插绿!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精神绽放:万顷林海 代代相传

能让一项事业薪火相传的,必有一种真精神,能让几代人前仆后继的,必是一个大理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务林人历经半个多世纪,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支撑着塞罕坝人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生命共同体”超前认识,他们已把生态文明的朴素自觉化作一种信仰,去实践去奋斗。

独家报道

罕见!《焦点访谈》连续报道塞罕坝 100秒告诉你原因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视频报道

为世界贡献更多绿色奇迹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膺“地球卫士奖”

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总部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