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心中的塞罕坝”——河北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采访报道分享交流会昨天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主题报道活动的媒体记者共话采访感受和收获,分享塞罕坝林场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经验,展望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这次主题报道活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这个活的灵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塞罕坝林场建设成就、典型经验、时代精神、感人事迹,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故事见精神,以成就谈启示,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刻认知,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浓厚氛围。
地处河北省最北端的塞罕坝林场生态基础脆弱,自然条件恶劣。55年来,三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传承接力,将荒原沙地变成了百万亩人工林海。为深刻诠释塞罕坝精神的时代价值,推广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经验,中宣部于7月中旬组织19家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80多名记者赴塞罕坝林场蹲点采访。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仝文瑜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仝文瑜:我们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团队一共在坝上待了19天,随着采访团一起上坝,是最后一批离开塞罕坝的记者。在这19天的采访中,有很多塞罕坝人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塞罕坝三代务林人55年的坚守才成就了这个绿色奇迹,支撑他们的就是钉钉子精神。
8月3日起,各大媒体陆续刊播塞罕坝相关报道,网上网下共同发力。
《经济日报》总编室记者高兴贵
经济日报总编室记者高兴贵:报道的时候,我们是文字记者、视频记者、融媒体记者全方位报道。我觉得塞罕坝就是一个绿色生态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家园。以塞罕坝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但是我相信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做得更好,如果把这种精神普及开去,咱们的家园咱们的中华大地一定会越来越美,水越来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