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融洽医患关系
作为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来寻医问药,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来自外地的患者。由于挂不上号、做不了检查、等不上床位,许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检查治疗,3000余人次在院外候床,专家号供不应求,许多患者不得不花数倍钱从号贩子手中买号。"看病难"已经成为困扰前来就诊患者的一道难题,成为制约301医院发展的一个瓶颈。医疗模式的创新让前来301医院就诊的患者实实在在体验到了方便与快捷。
这是曾经一位来医院采访的记者在报道中的描述:每当黝黑的夜影尚未褪尽,而此时的301医院门诊挂号大厅却早已被前来就诊的患者挤得水泄不通。清晨6:30分,挂号窗口一打开,人群如潮水一般涌入。片刻间,一些拿到专家号的人满怀了希望流露出喜悦,另外一些人却传来失望的抱怨声:"我们等了好几周了,还没挂上风湿科的专家号!""中医科的专家号挂完了,怎么这么快啊?"……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模式成为了他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16项新举措"应运而生。
推出"全日制"门诊。"看病难"首先体现在门诊过程中,最为典型的是大医院普遍面临的"三长一短"矛盾。"三长",是指患者挂号、候诊、取药排队时间长,"一短"则是指就诊过程时间短,就是说患者花好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来看病,真正看病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甚至更短。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看上病,301门诊上下足了功夫。
2004年11月,他们在原有的周六专家门诊基础上,增设了周日专家挂牌门诊,并举办了老专家率先出周日门诊活动。从2005年3月份起,又推出了主治医师双休日挂牌门诊,并首先在患者多、主治医师人数多的科室推行。如,对骨科、泌尿外科等15个科室指令性安排1至2名主治医师挂牌门诊,其他科室采取自愿的原则安排,根据患者数量进行调整。在诊治过程中,采取适当扩大挂号限额,而挂号费跟平时一样的办法,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实施这一改革后,医院双休日门诊量不断攀升,最高达2000余人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后来这一方式从双休日延伸到了节假日,节假日门诊开展以来,每年有2万余人次患者前来就医。2005年3月28日,301医院在全国首开全科夜间门诊,在国内引起轰动。北京以前曾有数家医院开过部分科室的夜间门诊,但由于各种原因,能够坚持下去的寥寥无几。其根本原因是夜间门诊的患者有限,而医院运行成本过高,除了要支付水、电、气等费用外,还要支付员工的加班费。作为对医疗服务模式的一种新尝试,301医院并没有太多地考虑经济效益问题,而是以方便患者为出发点,将关爱倾注三类人群:一是白天工作忙的工薪阶层;二是功课忙的中小学生;三是外地患者。301的全科夜间门诊,其规模之大、门诊时间之长,全国少见,但医院一直坚持下来了。现在的301医院周一至周四夜间门诊都有各专科医师出诊,每天平均门诊量500多人次。作为日间门诊量万余人次的医院,白天看病排长队是常有的事,而夜间门诊作为有力的补充,将时间延续到晚上9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来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创建多类别门诊。为方便患者开药和检查,减少患者排队和等候时间,医院在门诊大厅开设了简易门诊。服务内容虽然"简易",其短、平、快的方式却深受患者的欢迎。医院在原有疑难冠心病联合门诊、肿瘤联合门诊、糖尿病联合门诊、记忆力减退门诊的基础上,新增了肥胖症联合门诊、不孕不育联合门诊、颈椎病治疗联合门诊、肺癌综合治疗联合门诊、脑中风康复联合门诊、生殖健康联合门诊、青少年心理疏导门诊、婴幼儿健康咨询等8个联合门诊,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避免了多次挂号、重复检查,节省了患者医疗费用。此外,医院还成立疑难疾病联合会诊中心,对疑难、危重、罕见疾病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及时为患者明确诊断和提供治疗方案。同时还设立了甲状腺疾病、肺心病、嗓音-语言疾病等27个专病门诊和特色门诊,为患者提供"立体式"服务,成效明显。
开展多渠道挂号。为了实现医院做出的挂号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承诺。医院在实行窗口挂号的基础上,在门诊各楼层设立了挂号窗口,缓解了门诊大厅的拥挤状况。同时他们设立了自助挂号,患者可凭医疗卡和北京公交一卡通在各楼层自助挂号机上挂号。此外,他们对有夜间、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专家号需求的患者,开通了预约挂号,患者可直接到门诊大厅一号窗口进行预约。开通电话和网络预约挂号,在患者来看病之前只需拨打一个电话或轻一下击鼠标即可完成挂号,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省去了很多无谓的等待时间。
全面实施"零预约"。到大医院做检查排长队的现象屡见不鲜,检查难成为大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301医院也不例外。多年形成的"早八晚六"的工作模式,已成为患者就医的一道门坎,同时也成为制约医院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以上那位患者的悲剧绝对不能在301上演。面对这道难题,医院决定:医技科室要全面实现"零预约"!
所谓"零预约",就是患者任何时间都可以到医院进行相关医技检查,无需预约,不用等待,随到随做。说来容易做来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下大决心,采取非常之举措。
退休干部吴大妈是解放军总医院的"老客户",她清晰地感受到这里的变化:"不说别的,以前看病特怕大夫说要查CT,因为排队预约的人特别多,为做个CT常常要耗上好几天。等好容易拿到检查结果想再去找原先那位专家,又会碰上专家那天不出诊。现在好多了,做CT检查当天就能拿到结果,直接就可以找专家给瞧了,多方便呀。"
吴大妈眼里看到的变化,源于总医院领导班子的果断决策。实行弹性工作制是他们使出的第一招。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人员仪器全负荷运转。如,每周前3天就诊病员较多,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配人员和工作时间,让业务精、资质高、检查速度快的骨干排班上机,做到中午不停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经常可以看到:放射科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为保证零预约和早发报告,经常挑灯夜战做"三维重建",直到凌晨3点才完成前一日工作;临检、生化、微生物科上班时间由早上7点半提前到6点半,下午标本化验时间由5点半延长到7点半,确保一般检验项目在4小时内完成;放疗科2台加速器,每天早上6点半到晚7点半连续开机;病理诊断多班运行,力争在三至五天内完成并发出报告。工作时间的弹性调整,为"零预约"在制度上、时间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则是他们的另一"法宝"。医技科室人员的编制本来就相对较少,加之近年来军队医院大幅度的精简整编,造成了人少活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室发展。医务人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光靠热情和拼劲难以持久,于是医院积极转变思路,通过招聘合同制医师、技师完成一线工作,吸引军内外高素质人员进行研修学习等方式,实行既分工又合作,协助科室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手短缺问题。
如果设备数质量达不到要求,实现"零预约"也只能落于空谈。为缩短患者检查、诊断、治疗周期,加大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投入力度,成为了落实"零预约"的重要手段。医院购置了包括3.0T核磁共振、64排CT在内的等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医院高场磁共振达到6台,多层CT达到6台,DR 5台,血管造影机3台……医技科室的设备迅速得到更新,充分保障了临床工作需要,做到了患者随来随查,基本实现了大型检查项目的"零预约"。
多种方法缓解"住院难"。在实施检查"零预约"后,医院等候住院的病人越来越多,每天达3000余人次,不仅始终困扰着前来求医的患者,也困扰着医院领导。为增加医院床位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将原招待所改造为病房楼,新开了9个病区,设立了肿瘤日间病房和配有50台透析机的血液净化中心;调整办公用房,开设了有90张床位的健康查体中心,并为候床病人较多的3个科室增设了3个病区;改造原特需病房楼,并完成普通病房楼的整体搬迁。通过以上举措,在医院大规模拆迁建设期间,全院床位不但未减相反还增加500余张。
加快床位周转是解决住院难的有效途径之一。他们开展了双休日、节假日和八小时以外医技检查和加班手术、有创治疗工作;通过合理安排术前检查、加快科间会诊、使用术后恢复病房等措施,有效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在实施单项奖励措施后,充分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88天,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实现了双赢。
301医院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所推出的16项新举措还包括:实行检查结果互认,患者在其他三级医院做过的检查,凡尚未超出该检查项目周期性变化规律所允许的时间,在不影响正常诊断治疗的前提下,不再重新检查;在门诊做过的检查,住院后一般不再重复检查;贵重检查考核把关,大型仪器检查实行主诊医师、科主任及机关联合抽查考核制,根据合理医疗标准,按照能用一般检查项目代替的不用大型仪器检查的原则,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阳性率在75%以上;注重用药合理价廉,制定推行临床各类药物使用规范,坚持合理用药,做到能单用不联用,能用普通不用贵重,能用口服不用静滴,能用一线不用二线,能用国产不用进口;落实药物使用问责,主诊医师对组内病人的合理用药负责,对特殊用药临床药师必须参加会诊,监督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机关职能部门定期对使用前十位的药品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对存在乱用药物、开大处方等违规行为的科室领导和个人进行追究处罚;耗材使用知情同意,严格落实高值耗材使用知情同意制度,在坚持合理医疗基础上,做到耗材使用能用价格低不用价格高,能用一般不用特殊,能用国产不用进口;推行病种费用核算,逐步推行单病种费用核算制度,以临床路径和循证医学管理原则,规范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流程,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并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