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一次“现象级”的文化供给侧改革试水

中国新闻来源:四川日报 2017年04月17日 19: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高品位文化活动提升获得感

  □本报评论员

  4月1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圆满结束。活动虽然结束,但这次“文博盛宴”带来的广泛热议和持续关注却没有结束。

  对于此次展览,可总结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其规模之大、展品之精、持续时间之长、专业研讨之深、整合文博资源范围之广,等等。但对于上百万观展者来说,除了展品本身带来的震撼与审美愉悦之外,恐怕还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所说的四川人在家门口观展“有福气”。

  这种“福气”,换一种方式来说,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获得感”。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全面小康,它既要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精神上的富足。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一张常做常新的考卷。此次展览的诸多创新之举,作出了有益探索。

  首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来创新文化产品,让文化供给精准地对接需求,做到“适销对路”。总的来看,当前文化产品和服务规模很大,影视剧、图书出版、书画、舞台剧、音乐制作发行等数量不小,但是真正被社会大众充分消费并成为滋润心灵的精品并不多,呈现出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如果提供的文化产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那就成了低效甚至是无效供给。当前,经济领域已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幕,这一理念和思维方式值得文化领域借鉴,在文化产品供给上“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其次,既要大力提高文化活动品位,又要尽可能降低参与门槛,努力让更多群众享有高质量文化生活。提高品位,展览的东西要是精品,是群众平时想看却看不到的产品。同时,展览也要能让群众看得起,看得懂,看得下去。这次展览,免费开放,同时又“免费不降质”,以专业又不失通俗的讲解帮助观众观展,并在配套活动上进行大胆创新,这也是展览一直以来热度不减、人流如潮的重要原因。

  最后,一个成功的文化活动,其影响力往往能够超越文化本身,有机融入一个地方乃至国家发展的大局中。这次丝路展,是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举办的,不仅再次厘清了四川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提升了四川的文化自信,而且发出了传承丝路文化、再创开放新局的时代强音。展览结束后,其后续效应还将如涟漪一般继续扩散,将丝路精神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在这个大变革大开放的时代,一方面,让外面优秀的文化走进来,在巴蜀大地风云激荡;另一方面,让四川优秀文化走出去,展示四川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这才是四川在文化建设与传承中应有的姿态,也将是四川人不断提升文化获得感的坚实基础。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