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推进营养型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食物消费,形成更加平衡健康的膳食营养结构。《纲要》提出增加优质蛋白质食物供给和消费、促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供给和消费、加快营养型食物研发和加工等6项重点任务。在确保我国食物供给数量安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食物质量、营养安全,由粮食向蔬、果、禽、肉、水产品、奶业等其他大食物拓展。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表示,新发展阶段,现代食物生产与社会需求及营养结构紧密结合,正在迈向营养引导消费,消费带动生产的现代食物目标链。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发展为营养、美味、健康、方便。
《纲要》提出,加强农村和边远地区居民营养改善,强化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营养供给。到2030年,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加完善,食物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持续提升。食物消费结构向营养健康型转变。“满足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营养需求成为未来食品的发展目标。银发浪潮来袭,老年食品成为刚需;面向庞大慢病人群的降‘三高’健康食品大有可为;未来食品创新根本出路还是要依靠科技。”王凤忠说。
怎么吃更健康?《纲要》划重点
那到底该吃什么、怎么吃,才更加营养健康呢?《纲要》为我们划出了重点。
《纲要》提出,在食物消费方面,豆类、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食物,人均年消费量稳步提升。
在食物与营养素摄入方面,倡导人均每日能量摄入量保持男性2150千卡、女性1700千卡左右;每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人均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占50%以上;人均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到25—30克,食用油摄入量减少到25—30克,食盐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分别不超过5克和25克。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东阳介绍,大家在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家庭烹饪中,可以使用定量盐勺、油壶等工具。相关部门也正在开发营养健康食谱和配餐技术,实施营养健康食堂建设,鼓励建设营养健康餐饮门店,鼓励发展中央厨房,推广应用智慧储藏、智能烹饪。推广家用健康厨具,从源头上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