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洋: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方北松:“简牍医生”复活千年文明

阿卜迪麦麦提·奥布力: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 让村民更有“医”靠

柳玲玲:守好洞庭清波 助力绿色发展

杨永修:为一线工人“充电” 助力汽车强国梦

张军萍:推进基层治理 共建美好生活

郑培坤:扎根乡土带民富 履职尽责惠民生

集智聚力 以高质量履职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华瑞:网约家政服务的“新担当新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李云峰:推进体教融合 让冰雪运动种子扎根校园

全国人大代表曹琛 托起社区老人“稳稳的幸福”

履职回响 落实有声 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国务院各部门 2024年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5000余条

全国政协委员赵坤宇:守护绿水青山 用好冰天雪地

全国人大代表李政: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加强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韦军:激发全民健身活力 让群众畅享健康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提升农村地下水监测水平 让水质更清澈

全国政协委员贺丹:完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 激发银发经济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沈志强:发挥大科学装置优势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关注“一老一小” 服务千家万户

全国政协委员蒙爱军:擦亮“村”字号 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孙东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掌声为稻种的故事响起

30年来,聂守军带领团队选育优质、多抗、广适水稻新品种80余个,实现成果转化金额9500万元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超1.6亿亩,增收稻谷近80亿公斤。

带着一块“石头”上会的九五后代表

“以前建房子,我只能拿着砌刀一层一层地砌筑砖块。现在选择多了,可以采用装配式墙板极窄安装系统,工人在工厂预制好,运到现场直接安装。”邹彬感慨,新质生产力不仅推动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还加速了农民工群体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型的进程。

我从基层来 | “竹”梦青春 传统手艺融入时代审美

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贵州赤水的非遗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将传统竹编融入现代美学,以“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多元模式,带动乡亲们用古老手艺竹编,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径。

裴红霞: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灵

裴红霞表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如何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中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在教书育人中增强制度自信,一直是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灵。

杨宝玲: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跑

杨宝玲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和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是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跑。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使命?胡张庄村逐步找到了打开绿色发展之路的三把“金钥匙”。

王静委员: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一名有四十多年科研工作经历、履职八年的科学家和全国政协委员,“食品安全”始终是王静最大的关切。今年全国两会,王静拟就外卖餐饮安全建言献策。

两会同期声 | 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代表们这样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这两天,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围绕这些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两会同期声 | 如何让更多的文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委员们这样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等方面内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围绕“如何让更多的文化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建言献策。

我从基层来 | 明吉措姆:让藏医药焕发新时代光彩 更好惠及百姓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藏医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是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藏医药大学教授明吉措姆长期关注思考的问题。今年两会,她计划围绕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建言献策,推动藏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我从基层来 | 将散发“泥土气”“含金量”的人民之盼带到“春天的盛会”

来自湖南岳阳的全国政协委员柳玲玲是一位从小在洞庭湖畔长大的小学教师,最为关注的是“母亲湖”的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而她这次也从家乡带来了一份特殊的“行李”。

十多年科研攻关 他让更多科研成果变成老百姓“饭碗”里的实惠

两会前夕,严建兵委员专门前往海南对从事高蛋白玉米推广和产业链延伸的下游企业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高蛋白玉米推广种植仍存在难点。今年两会,严建兵准备重点聚焦高蛋白玉米的产业化应用,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变成老百姓饭碗里的实惠。

“蛋白自由”攻坚战!站在世界玉米研究前沿的“种田农民”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一直以来致力于用高蛋白玉米替代大豆饲料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数十次往返于全国各地的玉米试验田和下游技术应用企业之间,在提高玉米蛋白含量、增加产量等方面取得了多个成果。今年两会,他也带来了自己的调研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郑春阳:扎实做好科研 培育民族品牌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将履职实践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带领团队在皮肤护理、生物原料领域持续投入研发,以“扎实做好科研”为目标,推动民族品牌创新发展。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曹琛:发挥银发人才作用 助力社区基层治理

3月1日的《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我们走进浙江杭州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认识一位扎根基层、用心服务居民的全国人大代表曹琛。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让科学教育点燃更多青少年“科创之梦”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好新技术,尽可能扩大科学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孩子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也要尽可能面向不同孩子推出系统性、多层次、个性化的教育,让那些愿意投身科学研究的孩子形成坚持一生的志趣。”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

全国人大代表王润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为了更好地将出租车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全国人大代表王润梅连续多年关注城市公共交通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围绕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破除区域壁垒和市场分割等问题,她一直在积极履职调研。

全国人大代表谢延翠:讲述“铝镁侠”背后的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谢延翠是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中心主任工程师,在她今年两会的行囊里,有一个叫作“铝镁侠”的吉祥物。“铝镁侠”是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一款特许商品,它的底座是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全国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监督工作

备案审查、执法检查为良法善治“保驾护航”,预算监督守好人民“钱袋子”,国有资产监督看好“国资家底”……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扎实推进监督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赵坤宇:守护绿水青山 用好冰天雪地

来自黑龙江的全国政协委员赵坤宇长期关注生态环保领域,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一年来她深入调研,不断为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言献策。

履职回响 落实有声 | 锻造出无缝对接产业升级的“新工匠”队伍

如何持续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是来自工业生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郑炜一直关注的课题。履职期间,他深入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收集各方意见,提出了许多项有针对性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吴德:让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农业发展

如何把农业做得更好,强农兴农是全国人大代表吴德多年来的履职重点,他所在的四川农业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更多知农爱农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应对气候变化不是选择题

走访企业收集数据,办公室伏案完善提案……连日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的身影穿梭于厂房的轰鸣与办公室的寂静之间。“应对气候变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张兴赢常常这样说。

全国人大代表李政:科技引领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李政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耕装备制造研发领域20余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高精尖微钻加工设备,解决了行业内多项核心技术难题。

履职回响 落实有声|“智”审“慧”结 多举措守护医保基金安全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2024年,民革中央向政协提交了《关于构建“大数据+AI”监管体系 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水平的提案》。《提案》表示应当推进医保智能监管,强化大数据在基金监管中的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盛秀玲:化解基层矛盾的一把好手

当地人说盛秀玲做群众工作很有一套,是化解矛盾的高手。在她看来,做农村工作不能怕事,得直面村民诉求甚至质疑,及时回应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李丽丽:推动污水处理更绿色低碳 助力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李丽丽是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水务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在污水处理行业工作了16年。2024年,她所在的污水处理厂生化池顶和屋顶上都装上了光伏发电板,整个厂区四分之一的用电是光伏发电,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打造零碳工厂。

全国政协委员翁建平: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提升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翁建平是安徽医科大学校长,也是一名临床医生。他不断就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履职为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

全国人大代表白晓艳:现场的“民声”最动人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艳从事农业工作已有28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认为,一定要走到群众身边去调研,“人大代表脚下多沾泥土,建议才更有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加强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54岁的陶勋花扎根乡村工作20年,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一直是她关注的重点。这些天,陶勋花就忙着在村里的旅游项目上做调研。

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聚:把农业科研作为一生的事业

李宝聚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让老百姓吃到更丰富、更安全、更有营养的农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唐成凤:珍惜每一次为产业工人发声的机会

“最初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履职,心里特别紧张,听得多、说得少,也不敢发言。现在我特别珍惜每一次为产业工人发声的机会。”唐成凤说,作为一线产业工人代表,她将始终扎根一线、深耕一线,为助力产业工人成长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潮:着眼痛点 “医”心建言

身处大型三甲医院,李海潮在建言献策时常常关注医学教育和分级诊疗的事情,认为大型公立医院就应该坚持并高度重视其公益性,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质量。“国之大者、民之所盼”是政协委员履职的着眼点,“为国分忧,为民解忧”是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

全国政协委员韦军:聚焦体卫融合 助力全民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韦军长期关注基层体育运动开展,履职一年来,他在调研中不断探索推动基层体育锻炼与卫生健康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覃家乐:倾心助力官兵成长成才

覃家乐表示,作为来自基层部队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将把基层官兵的心声带到会上,围绕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周培:助力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

今年全国两会,周培准备提出新的建议:在农民工培训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内容,激发农民工的职业理想和内生动力。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张玉珍: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在张玉珍看来,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领域相关问题,先后提出议案建议近70件,为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农业农村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去年全国人代会,张德斌提出关于加大对东北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张德斌的这项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重点督办建议选题,选题由15个建议组成,其中的13件由农业农村部主要办理。

全国政协委员傅小云: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和数字化建设建言

尽管已结束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帮扶半年多,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依旧关注当地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马晖玲: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连续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农业大学草学教授马晖玲近期在集中精力汇总资料、修改今年要提交的建议。“这是我第8年履职全国人大代表,每一份建议都十分重要。”她说。

全国人大代表张慧:法律专长助力基层治理与民企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张慧忙着调研,撰写关于尽快修改产品质量法、网络安全法的两份议案,以及关于对网络直播带货进行立法、健全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系的两份建议。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贺丹:完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 激发银发经济活力

养老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全国政协委员贺丹就完善失能老年人照护体系、促进医养结合、发展银发经济进行了调研,计划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光霞: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三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光霞像往年一样,每天奔走于村里村外,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心声,认真履行职责。

全国政协委员张玉清:抓牢“产科教融合”职教金钥匙

为了更好地将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联系起来,全国政协委员张玉清连续多年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围绕职业本科建设、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他一直在积极履职建言。

共护蔚蓝大海 生态环境部推进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海洋塑料污染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代表委员高度重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从加强多元共治、加强依法治理、推广经验模式等方面提出多项建议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南疆军区某边防团保障处参谋罗宇:千方百计解兵难

“我们已联系施工人员,将尽快解决大家反映的问题。”初春时节,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边防连,全国人大代表、南疆军区某边防团保障处参谋罗宇深入一线哨所,面对面了解基层官兵保障需求。

如何更好守护城市地下脉搏?她在调研中找到答案

如何为市民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间,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感,是来自市政道路排水维护保障岗位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润梅,一直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她将就“加强对市政设施建设和设备养护更新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王足刚:为一线建设者发声

从推动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到提升工人技能素养,再到关注工人安全和健康,王足刚始终围绕建筑产业工人的需求,不断为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发声。

全国政协委员朱松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关键在“跨领域”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院长朱松纯专门抽出时间,梳理了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

杜海峰: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奔与走

“6天时间,在近20所中学开展追踪调查,覆盖万余名学生。”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杜海峰正与课题组成员商议,计划在2月底前往秦巴山深处,对陕西省宁强县进行新一轮的调研。

徐冠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建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发展模式;呼吁民营企业创新服务产业升级;鼓励员工拥抱人工智能,积极开展相关调研、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过去一年的履职足迹中,“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关键词。

沈志强:发挥大科学装置优势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将为更好发挥这些“大国重器”的重要作用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田淑娴:科技兴农 筑梦乡村

新春伊始,在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全国人大代表田淑娴早已在田间忙碌起来。农学硕士出身的她运用自己所学,回乡多年来致力于用科技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周迪:用“专业”“专注”助力知识产权保护

走访企业了解新技术转化应用、人才招引留育的瓶颈,仔细记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建议诉求……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步履不停,频频深入企业调研。

打破数据“孤岛” 他持续关注如何更好发挥“大国重器”的作用

春节刚过,沈志强委员就来到上海张江科学城开始新一轮调研,进一步完善今年的提案内容。张江科学城大型科研设施集聚,是我国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之一。调研中沈志强发现,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成不少大型科研设施,但是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在张玉珍看来,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领域相关问题,先后提出议案建议近70件,为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傅国涛:用“工匠精神”履职

履职期间,傅国涛不断加强学习,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乡村振兴”“公正司法”“基层治理”等课题深入开展调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多,履职的平台更广,责任也更重。”傅国涛说。

如何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深入调研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来自山东家政服务行业,她长期关注“一老一小”服务需求,一年来走访调研了200多个居民家庭、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机构。今年卓长立准备将什么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飞行员罗胜科:“海天雄鹰”向战飞

夜幕低垂,月朗星稀。结束一天的飞行后,全国人大代表、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飞行员罗胜科回到讲评室,对本次跨昼夜飞行进行复盘,在飞行笔记上记录下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方北松:文物保护工作是文脉传承的“基石”

作为文物修复领域的专家,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今年将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去年,他提出了文物大省应提高文物保护工作预算的建议。今年他将就文物修复技术领域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张义民:用“泥土味”建议助力民生幸福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张义民从未远离“泥土”。扎根于城市中的乡村,张义民的履职、思考也带着特有的“泥土味”:脚步遍布全村家家户户,建议更来自百姓日常所盼。

筑牢基层慢性病防治“健康保障线”——国家卫生健康委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于2024年9月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并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王辰和吴浩等委员倍感欣喜。他们发现,文件充分吸收了自己提案中的多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周培:推动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

“农民工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却很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新技术、新业态接触较少,越来越难适应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劳务公司副经理周培长期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推动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田淑娴:兴农一线看科技

全国人大代表田淑娴是湖北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学硕士出身的她运用自己所学,多年来致力于用科技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

苗洁委员履职心声:戏曲薪火中的坚守

从艺40余年、从教10余年,从舞台到讲台,全国政协委员、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苗洁心系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竭力培养戏曲人才,为山西戏曲薪火相传倾注心血和汗水。

全国政协委员杜丽群:推动“网约护士”惠及更多群众

线上预约、上门服务,近年来“网约护士”在全国多地悄然兴起。2019年,我国确定北京等6省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全国政协委员杜丽群是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资深护士长,“网约护士”业务的发展是她重点调研的领域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兰定国:带着对“三农”的思考和感情履职

跑遍湖南所有区县的兰定国对农民和农村有着赤诚朴素的热爱,对农业农村如何发展、农民如何增收有着深入的思考。他说,要带着对“三农”的思考和感情履职。

笔记本上,记满了职工的心声和期盼

在37年的职业生涯中,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鹿新弟说自己的根在生产线上、在产业工人中。因而,他履职调研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企业车间,通过在工作之余与工友交流谈心,就地取材了解大家的心声。

擦亮“村”字号 他在调研中挖掘“流量”背后的文化密码

近年来,“村BA”“村超”“村晚”等一系列“村”字号活动在广袤乡村火热开展。这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蒙爱军的关注。履职一年间,他在调研中不断探寻挖掘“流量”背后的文化密码。

全国人大代表多来提曼·开米克:让祖国边疆更美好

在祖国西陲的帕米尔高原,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党支部书记多来提曼·开米克,多年来始终践行“让祖国边疆更美好”的初心使命。这位从护边员成长起来的基层代表,常年奔波在帕米尔高原牧区,收集整理边疆发展建议。

卓长立:服务“一老一小”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春节假期刚过,卓长立便来到济南的二孩妈妈王苗苗家中走访,了解家政服务情况。王苗苗和丈夫都是上班族,大儿子刚上小学,小儿子刚一岁多,对他们家来说,找到一位经验丰富、技能全面的家政服务人员很有必要。

为产业转型升级添动力拓潜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曹天兰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很高,但因为缺乏新理念和新工具,“如何转”成为新烦恼。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出了关于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建议。建议很快得到回应。

张敏委员:多走几步 多问几句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双版纳人,张敏跟橡胶打交道的时间可不短。西双版纳是中国最重要的橡胶种植区之一,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然而,近10余年来,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当地橡胶产业发展受挫,张敏一直在探索破解之策。

邓乾春代表:心系餐桌 科技兴农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邓乾春聚焦粮油供给端,提出了加强中非油料科技合作、拓展油料多元化供给渠道等建议。很快,农业农村部书面答复了他的建议,不仅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加强中非油料科技合作创新要素投入等做法,还详细介绍了下一步打算。

如何让国家的科技资金用到刀刃处?他以专业视角提出建议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是一位持续关注科技创新的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奋战在科技创新一线,关注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经过广泛的走访调研,孙东明准备将自己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准入机制”等方面的建议,带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香港民建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将就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议题建言献策

香港民建联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16日举行记者会宣布,将在于3月初举行的全国两会上提交超过40项建议和提案,重点围绕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有关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香港优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内容。

把代表委员“良言”变为检察履职“良策”——最高人民检察院扎实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如何把建议提案办实?如何实现办理效果的延伸?最高检推动建议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解决型”转变,由“落实型”向“转化型”转变,邀请代表委员参加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乡村振兴专题活动等,并结合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发布典型案例;紧扣“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把建议提案中法治期待变成检察履职的目标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周培:推动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

“农民工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却很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新技术、新业态接触较少,越来越难适应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劳务公司副经理周培长期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推动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