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等方面内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围绕“如何让更多的文化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建言献策。
参加小组讨论的政协委员们认为,艺术作品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创作艺术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要吐露人民心声、观照现实生活,也要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全国政协委员靳东:“在此之前,我刚刚排了一个农村题材话剧,在过去14场的演出中,让19000多观众走进剧场,让我还挺开心的。通过这个戏,我也能够更接地气,保证作品的人民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这个角度去创作,参会让自己看到更多、更宽、更全面的一些内容,在具体创作的时候反而能够更实。”
全国政协委员赵聪:“比如说春节申遗成功,还有《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哪吒》电影的成功,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年轻人也特别喜欢传统文化。接下来,我们要努力进行双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年,我的关注是,在AI时代到来的时候,如何用艺术来激发青年人创造力。”
政协委员们认为,要发展文化旅游、文创产品等新型文化业态,让越来越多的“文化IP”“文化+”激发消费新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戴斌:“让更多的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包括阅读、电影、戏剧、博物馆、美术馆这些文化活动。要建立一批普惠制旅游休闲场景,比如说公园绿道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包括非遗和旅游的融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更有创新性的旅游项目,比如说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城市和街区,以及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线路。”
全国政协委员郝戎:“放眼未来,科技赋能文化和科技交叉融合,大众在新的科技平台上、网络平台上产生了很多有感而发的、接地气的反映老百姓普通生活的小视频、小诗歌,我觉得这个业态非常好,也说明大家在生活富足的情况之下,对精神生活、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