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以经济“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3月26日 20:18:44
央视网 | 2025年03月26日 20:18:44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生态环境部3月26日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方案,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这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记者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此次扩容纳入的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占比将达到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将扩展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2021年7月,我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经过近四年发展,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发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效果逐步显现,全口径电力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8.78%,减排成本降低大约350亿元。

新闻链接:什么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究竟什么是碳排放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又是如何来运转?来了解一下。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同时会排放出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碳排放权交易实际上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通过这种市场行为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启动后,市场机制被引入进来。进行碳排放权交易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确定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再将总量分割成若干特定额度,通过免费分配等方式,将这些额度分配给碳市场内需要减排的企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配额为1万吨,如果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碳排放量减少为8000吨,那么多余的2000吨就可以在碳市场上出售。而其他企业因为扩大生产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配额不够用,就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这些被出售的额度。这样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手段实现减排。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以经济“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原色

天蓝

黑色

藏青

智能导盲

区域指引

返回
声音

×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