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开国大典: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

 

CCTV.com  2009年08月14日 13:4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专题:经典中国 辉煌60年

  一幅成功的油画《开国大典》

  1952年,浙江绍兴人董希文38岁,接到的任务是创作油画《开国大典》。成画之初,《开国大典》广受好评,不仅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还被印成年画,加上其他各种复制品和印刷品的四处流传,以致于一提到开国大典,许多30岁以上的中国人眼前就会出现这个画面:

  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双手展卷,对着四个落地的扩音器致辞,六个副主席在他身后站成一排,朱德和刘少奇站在最右边,接下来是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李济深站在宋庆龄的左侧,他的左侧站着白须飘飘的张澜,最靠边的是高岗。周恩来站在朱德的身后。天安门城楼下是招展的红旗和密密麻麻站成方块状的人群。

  毛泽东是画面中当仁不让的主体,这一点毋须考虑,董希文要做的是怎样突出致辞者的形象。显然,技术上的难题并没有难倒充满激情的画家。在同行的提醒下,董希文略施手段,让毛泽东看上去比实际要高一些,又将他和其他人拉开了距离。毛泽东的同志和盟友在画面的左后方挤成一团,这样就给表现毛的伟岸形象腾出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在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上,局促的空间让城楼上的其他人的形体显得拘谨,唯独身材高大的毛泽东动作舒展、潇洒而自如。

  不仅如此,城楼上的人群站在在屋顶投下的阴影中,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是例外。他头顶只有一盏巨大的红色宫灯,宫灯底部的黄色的流苏被南风吹得向后飘去,蓝天上漂浮着白云,和红色的宫灯与立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就独自置身在这明亮的天地之间。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受邀来评估这幅画。他发现毛泽东的左侧有四根立柱,而右侧一根立柱都没有。为了给他更多的空间,并且毫无疑问地置身于画面的焦点位置,画家不得不冒着让城楼垮塌的风险。

  梁思成立刻指出,“画面右方有一根柱子没有画上去”。但他并非如此不识风情,所以接着指出,“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照片和电影记录下来的情景和开国大典的油画有很大的区别。在电影中,所有人都拥挤在一起,即便是毛致辞的时候,仍然走来走去,这从周恩来的位置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他本来站在毛泽东的右侧,也即靠近摄影机位的一端,就在毛泽东用湖南话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周总理悄没声息地移动到了毛主席的左侧,也即远离摄影机的一端。

  毛泽东心目中开国大典的价值

  1946年内战开始的时候,像周恩来这样的中共高级领导人向外宣称,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可能要持续20年,共产党人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而即便到1948年春天,华北胜局已定的时候,毛泽东还预计,要取得全国胜利尚需三年时间。对手的崩溃的速度之快令胜利者也感到意外。

  从1945年开始,尽管和平谈判断断续续进行了两年多,和平却很少真正被那些务实的政治人物寄予希望。如果没有忘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那个“挤柠檬”的著名预言,就可以知道,第二次国共合作同样存在一个逻辑上的矛盾。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使命使它无法止步于联合政府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它需要的是一场解决所有权、阶级和人类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状况的社会革命。政治上的妥协——最好的结果是同国民党和平竞争执政权力——就是背叛革命,这种妥协最终将动摇共产党的存在根基。

  四十年代后期,苏联和美国的竞争已经公开化,这也加剧了国内冲突的严重程度。尽管苏联对中共的战斗力不无怀疑,而美国政府又对国民党治下的腐败和低效感到沮丧,但它们对中国的影响力仍然使得1946年到1949年的战争具有更广阔的背景。这场战争为上半个20世纪划上了句号,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制度和思想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激动人心又代价惨重,直到1992年苏联解体,世界气氛才渐渐归于平淡,但竞争本身至今没有告终。

  正是因为深深了解正在进行的革命的性质,以及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可能引起的后果,董希文的油画得到毛泽东的热烈赞赏,他说这幅画所传达的的确“是大国,是中国”。《开国大典》这位主要的模特认为,“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一个有独特民族性格的大国,就是毛泽东心目中开国大典的价值所在。正如1958年竣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暗示的那样,1840年以来的中国革命,其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和现代的国家。“人民英雄们”的努力在1949年终于取得了部分成功。

  《开国大典》的画面安排并没有让毛泽东显得孤独,相反,所有的负面联想都被革命领袖的威仪覆盖掉了。这一点深深地契合了1949年10月1日的群众心理和天安门城楼前的现场气氛。毛泽东宣布新的国家政权已经成立的消息时,城楼底下传来的口号之一是“毛主席万岁”,而毛泽东则对着呼喊他万岁的人群呼喊“同志们万岁”和“人民万岁”。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了革命和新政权的双重象征。

  毛泽东又亲自确定在典礼上施放28响礼炮。这个数字代表了中共成立到取得全国政权的28年历史。毛本人不太可能忘记,早在1931年,江西成立苏维埃共和国的时候,也举行过庆祝中央政府成立的典礼,他出任政府主席,同样组织了阅兵。为了防止南京的飞机轰炸,缺乏防空力量的苏维埃政府实践了他的游击战术,庆典现场没有设在苏维埃政权的首都瑞金城内,而是运动到了城外的空旷地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共产党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又有什么比展示武装更能抒发胜利者的心情呢?除了象征性地发射火炮,新组建的空军派出17架飞机参加了当天的阅兵,海军则列队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足以说明中共不再是一支内陆的地方武装。军队领导人朱德检阅了武装部队的阅兵式,接着回到城楼上,发布了继续追击国民党军队的命令。

  相关链接:

责编:汪蛟龙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