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赋能+兜底保障 全链条政策“组合拳”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4月09日 10:40:47
央视网 | 2025年04月09日 10:40:47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从2022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连续三年突破千万。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222万人,预计今后十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还会持续增长。4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链条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那么,都有哪些具体可感的大礼包呢?

  最大亮点:优化培养供给体系

  《意见》全链条优化了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监测评价等服务,其中,将人才的培养端与社会的需求端紧密结合,促进供需适配,让就业工作不再是毕业季的“冲刺跑”,而是贯穿学生培养全周期的“接力赛”,是本次《意见》的最大亮点。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副司长 吴爱华:在国家层面我们正在建立供需对接的平台,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的目录,促进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根据就业状况来调减招生计划,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调整我们的培养方案。

  强基赋能:强化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

  对高校毕业生们来说,都有不少具体可感的大礼包:第一类大礼包是“强基赋能”。比如打造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课程、教材,推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至少开展1次就业实习等等。《意见》还提出从事生涯教育的老师不但可以在职读博士深造,也能评职称,这意味着很多老师在这个岗位上有了奔头,从而吸引更优秀的人为学生们提供就业服务。

  搭台拓岗:强化校园招聘和就业市场服务

  第二类大礼包是“搭台拓岗”。比如,建设一批区域性、行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等等。

  科学公平:优化规范招聘安排和秩序

  第三类是“科学公平”大礼包。比如优化规范招聘安排,无论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的招聘时间,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时间,都要为毕业生在校期间求职预留时间。各类招聘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设置与岗位需求无关的限制性条件等。

  兜底保障:完善帮扶援助体系

  第四类是“兜底保障”大礼包。比如,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范围,及时向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等等。

  下一步,教育部将根据《意见》陆续推出具体实施方案,力争经过3至5年的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全员、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解读可以看到,这次的《意见》可以说是打出了一套全链条的政策“组合拳”,让就业工作不再是毕业季的“冲刺跑”,而是成为贯穿学生培养全周期的“接力赛”。从优化培养体系到校企联合培养,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高校已经在进行相应的探索。

  调整学科专业 培养社会和产业急需人才

  今年一开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也引发教育界的思考,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最新发展需求的人才?在浙江,整个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都在随需求而变,近3年的专业调整率达到了25%。

  吉林省在2024年,新增了20个与本省新质生产力需求紧密相关的本科专业,撤销了88个用人需求低、与产业衔接不紧密的本科专业。

  在清华大学,为满足动画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美术学院紧跟行业技术需求,主动将动画和摄影专业进行整合升级,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探索形成新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于2025年开始招生。

  “招培就”联动 这些特色班了解一下

  在此次《意见》当中,特别提到了完善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目前,在很多高校都有这样的人才培养“特色班”。

  这个正在进行产品检测的小伙子叫杨凡,是上海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他已经早早被企业提前“预订”了,而这得益于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定向培养班。

  据了解,通过这种定向培养的方式,今年开年至今,该校有110余名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在吉林长春理工大学,面向汽车、光电、装备制造等省内重点产业,学校打造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定制化培养产业急需人才。梁博是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大三下学期,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卓越工程师”班的一员。他所在的卓越班约50%的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获得了企业录用合同。

编辑:苏璇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强基赋能+兜底保障 全链条政策“组合拳”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原色

天蓝

黑色

藏青

智能导盲

区域指引

返回
声音

×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