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民族壮美广西|走近灿烂京族非遗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4月02日 12:24:25
央视网 | 2025年04月02日 12:24:25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郭爽):在祖国大陆最西南端、风景如画的北部湾畔,居住着我国唯一一个既沿边又沿海、整体以海为生的海洋民族——京族。京族是我国较少人口的少数民族,但却拥有着灿烂的非遗文化。

4月1日,记者跟随“多彩民族 壮美广西”网络传播活动媒体团走进位于广西防城港东兴京族博物馆,现场聆听国家级非遗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博物馆馆长赵霞的精彩演奏。 

独弦琴顾名思义只有一根弦,是我国少数民族京族最有民族特色的乐器。独弦琴是现代人的说法,而在中国古代,则叫“一弦琴”。由于它装有一个瓠状的扩音器,所以又叫“独弦瓠琴”。2011年京族独弦琴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今世界上最长的独弦琴被保存在京族博物馆内。

京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简称“京岛”。

哈节是京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到了哈节,京族人民都要穿上华丽的民族盛装,倾岛而出,载歌载舞,欢聚哈亭,庆祝自己的传统佳节。2006年京族哈节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族有一首民歌这样描述哈节“说京岛,过哈节,锣鼓喧天歌不绝。大海举杯把酒敬,竹木高兴把队列”,以此来形容京族哈节的隆重盛况。

高跷捞虾是京族古老而独特的捕捞南虾的方式,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浅海作业。2020年12月京族高跷捞虾习俗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跷,京族群众又称“驳脚”。每年的夏秋之间,当地人叫作“虾蒙”的南虾仔回游到京岛时,其游动规律一般固定在5厘米至2米多深之间的浅滩水域,渔船大不能靠近,渔民身高又够不着。为弥补身高不足,智慧的京族人想出了一个借力增高的办法:用两根一米来长、手臂般粗、下尖上平的木柱,中间安上脚蹬,然后用网绳固定,人站上去可以增加60到80厘米的高度,如此一来,在浅滩上捞虾深浅皆可,游刃有余。

字喃也叫喃字,意即“南国的文字”,是京族先祖们仿效汉字的结构,经过改造、使用和演变形成了京语化的方块象声文字。按前人之说,喃字的出现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又是出于宗教、文化、政治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喃字形成的历史悠久,至少也有10多个世纪,也就是说喃字盛行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字喃是京族的传统文字,应用于京族经书、传统叙事歌等的记录。京族喃字2007年12月被列入防城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索刚雷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多彩民族壮美广西|走近灿烂京族非遗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