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硬核”数据看“磁吸力” 外资企业持续“深耕中国”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3月31日 10:56:27
央视网 | 2025年03月31日 10:56:27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开年以来,随着稳外资政策不断落地显效,外资企业持续加码投资。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大量外资项目纷纷落地,新增外资企业数量保持较快增长。

近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首批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正式出口发运。从去年5月开工到今年2月投产,再到3月份产品出口,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不断刷新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中国速度”。

特斯拉公司能源与充电副总裁麦克·斯耐德称:“这是我们储能产品业务发展的重大节点,让我们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使我们能够向全球更多国家提供产品、开辟新市场。我们确实也看到了中国储能市场很大的潜力,特斯拉也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同样深耕中国的还有丰田汽车。不久前,他们投资超1000亿日元在上海成立雷克萨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专注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和生产。

目前上海已经有近8万家的外资企业落户,超10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97家的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在这里。今年,外资的投资领域正在向增值电信、生物医药、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新领域拓展。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何冬宾称:“我们首批有4家外资企业获得了增值电信业务的批准,同时有15家外资企业也已经获得了在基因诊疗、人工干细胞等方面的经营许可。我们希望能够为外资企业争取更多的开放领域,有更大的一些市场空间。”

看好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新机遇,近期,不少外资项目也集中在北京“上新”。

近日,阿斯利康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成为继上海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后,其在中国建立的第二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不久前,礼来公司在北京投资设立的创新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并迎来首家入驻企业。

除了新增投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持续探索新模式,推出新产品。近日,这家美资企业在广州黄埔保税区投资设立了中国研发及体验中心,拥抱中国的新型消费模式,企业通过保税仓直发模式更快触达中国消费者。

世界五百强公司西门子还在中国发布了18款面向中国市场定制的产品,其中大部分产品由其新成立的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研发推出。

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称:“这些产品完全在中国定义、设计,由中国团队开发、由中国本地供应商参与并在中国制造。我们希望将它们纳入全球技术生态之中。”

新闻特写:当德国“隐形冠军”遇见中国“专精特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前两个月,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54.7%。德国企业为何长期看好中国市场?我们在一场活动上找到了答案。

这场在南京举行的“隐形冠军”企业对话活动上,30多家涉及汽车零部件、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与70多家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展开交流。采访中,一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图仕捷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图仕捷称:“8000家德国公司在中国,超过50%的德国公司是全球隐形冠军公司,所有这些公司中有80%在中国投资。”

正是基于这些合作基础,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代表和中方企业代表现场互加微信,不断扩大“朋友圈”。在参观活动中,德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新专利和新产品尤为关注,大到中国企业生产的轨道交通车辆,小到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诊疗器械,都吸引了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代表的驻足。

德国贝内克工业软件公司总经理克劳斯·贝内克称:“中国的科技发展迅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这里有非常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产品和市场匹配度高,和中国的‘专精特新’合作,我们可以学习经验,同时能够将我们的产品更好适配中国市场。”

伍尔特电子(沈阳)有限公司总经理霍汉默称:“在中国,每个城市都如此多元化,拥有众多公司,供应链条非常短。在这里,你可以生产一种产品,然后通过非常短的渠道将其快速运输出去。”

而对于中国的“专精特新”来说,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一道,在全球化产业浪潮的新机遇下,彼此赋能,拓展市场和国际合作成为合作的聚焦点。

重庆理工清研凌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清泉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德国的‘隐形冠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发现有好的合作伙伴。”

无锡埃姆维工业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宇称:“接下来我们想有更多的机会,借助于原来的销售网络把这些产品再推到国外去,让我们研发的新产品和技术能够走出去、出海,跟更多的国外的企业做相应的合作、配套。”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透过“硬核”数据看“磁吸力” 外资企业持续“深耕中国”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