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28日,《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直击企业面临的难题。明确了涉企收费到底哪些该交?哪些不该交?依据标准都是什么?
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称:“主管部门该收的,行业中介组织该收的,行业商会可以收的,能够分门别类列出一个更清晰的东西,这是我们比较期盼的。”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要将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作为治理涉企违规收费的突破口,要求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所有收费都纳入清单并对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让违规收费行为无处遁形。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服务处副处长翟大伟称:“《指导意见》要求每个部门涉企收费一张目录清单全覆盖,包含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涉企保证金、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等,便于企业查询和社会监督,做到清单外无收费。”
对于涉企收费中出现的其他问题,《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加强对新出台收费政策的事前评估审核;建立涉企收费监测点,增强涉企收费跟踪监测的时效性和主动性;清理对中介服务的不合理市场准入限制;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涉企收费监管提供法治保障。
专家表示,此次指导意见出台可以推动涉企收费监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长效化,有助于更好稳定各类经营主体预期、提升发展信心,对助企降本减负、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指出,要聚焦重点涉企收费主体,加大违规收费治理力度,强化全过程监管和协同监管,旨在从根源上解决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构建协同高效的长效监管机制。
此外,针对涉企收费主体环节多、涉及面广、监管责任部门多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涉企收费政策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协同,严格落实涉企收费监管责任,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