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3月28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十四五”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6500亿元。知识产权保险累计为两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930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我国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支持建设3家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及多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指导地方探索质权转股权、拍卖、反向许可等处置路径,促进知识产权变现。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向全国范围内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试点经验,最快1个工作日办结登记手续,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快评、快审、快贷”。
深入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
3月28日的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是专利转化运用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将专利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助力做大做强专利密集型产业,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比提高到70.4%。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从转化效益上看,2024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61.3万次,同比增长29.9%。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7.6万次,同比增长39.1%,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2025年,将健全转化运用情况向专利申请端传导反馈机制。根据后端转化效果改进前端申请和审查政策,研究对转化运用较快的领域建立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对转化率高的专利申请人给予优先审查等激励政策,实现专利申请转化良性循环。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4月20日至26日举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3月2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5年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将于4月20日至26日举行,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宣传周期间,将集中宣传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成果,围绕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设置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集中发布和互动交流活动。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为民企创新护航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发布会上介绍,全国29个省(区、市)已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总计125家,加大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保护力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目前,全国已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7家,快速维权中心48家,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
保护中心服务的产业领域涵盖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域范围覆盖18个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173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各中心总计备案企事业单位18.6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6500家,外资、合资企业超8000家。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介绍,例如,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出台即时响应机制,主动对接服务以“杭州六小龙”企业为代表的初创型民营企业,在专利预审、商标预警、专利分析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快重要创新成果专利布局。
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我国将提高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水平,为民营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出海”提供有力的支持。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衡付广介绍,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合法利益,更好帮助企业解决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已在全国29个省(区、市)支持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71家、产业分中心4家,向民营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知识产权风险。2024年,累计为各类企业提供指导服务886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