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眼下,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韭菜薹陆续成熟,村民们抢抓农时加紧采收,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在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风清村的韭菜薹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垄垄韭菜薹纵横分布、翠绿无边,工人们正娴熟地掐取韭菜薹。随后,这些采摘好的韭菜薹将被分拣挑选、打包扎捆。
采摘工人李兰称:“我们的韭菜薹一般要达到30—40厘米才能够采摘,花苞开花了的就不能够采摘了。”
韭菜薹具有生长快、可采周期长、产量高等特点,是村民口中的“勤快菜”,其鲜嫩的口感也很受消费者的青睐。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风清村某韭菜薹种植基地负责人雷伯尧称:“我们种植这个韭菜薹,从生长期到结束生长期一般都是3年,每年的丰产期是4月份到10月份之间。”
江苏泰州:时令蔬果“抢鲜”上市 新科技带来高收益
近期,江苏泰州地区的时令蔬果纷纷进入成熟采收期。当地农民应用新的技术,使得时令蔬果成熟早、品质高。
在泰州市白米镇这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一根根芦笋破土而出,翠绿鲜嫩。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选、裁切、打包发往外地,每天这里的产量能达到1500斤以上。
江苏省泰州市白米镇大安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徐浩称:“我们在大棚里面装了一个二棚。二棚的作用就是保温,提高芦笋的生长速度。现在的批发价是五元多一斤,比正常上市那会儿(三月份)高了一元多。”
眼下,泰州市梁徐街道的苜蓿种植基地也进入采收季,这里的苜蓿生长周期约3个月,亩产超过2000斤,2月下旬刚刚上市就供不应求。
江苏泰州某苜蓿种植基地负责人杨春称:“每一熟可以收3—4茬,每一茬能收500斤,目前的经济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在泰州市的一处大型草莓种植基地,这里的种植大棚采用了数字智能化技术,种植户能随时通过手机查询并调节棚内的湿度、温度等。
草莓种植户称:“通过智能大棚,我们能将草莓的亩产量从原有的2500斤提升到现在的3500斤左右,大概每亩的销售额在6万元左右,纯利润达到3万元,是普通大棚的双倍。”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