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改善百姓“大民生” “更”新生活撬动发展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1月20日 15:32:05
央视网 | 2025年01月20日 15:32:05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近日,广东省首个由业主“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集群街2号正式完成验收,并顺利交房交证。从将老旧房屋推倒重建至竣工,历时约9个月,业主们迎来了焕然一新的家。

  1月11日,新房交付仪式上,8位业主代表领取了新房钥匙和不动产权证。

  集群街2号楼始建于197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的结构逐渐老化,设施也严重滞后。由于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和居住不便,该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

  传统的微改造已无法解决房屋根本性问题,但因地块面积小、开发利润低,开发商对重建项目意向不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引导居民承担主要改造成本,共同探索“自筹自建”的模式。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新华街道办事处主任江志冰介绍,不单是结构老化,户型设计也老化。在重建的过程中,对于户型的设计也是重新进行一个优化,对于房屋内部的一个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设施都是重新进行配置的。

  项目的总投资约800万元,居民按照每平方米4600元的标准分摊费用,并根据楼层和面积的不同进行细化调整。在保证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增加了部分公共设施和居住空间的面积,提升了新楼的整体居住品质,改善了原有房屋的不便和不足。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局长李文伟介绍,适当增加了厨房和洗手间的面积,也配套给它加装了电梯,这样实际上得到的面积比原有的提升了。

  为老旧小区改造开辟新路径

  作为广东省首例“自筹自建”危旧房改造案例,这次尝试避免了大规模拆迁的社会成本,又在保护居民利益的同时提升了居住环境。政府也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简化审批程序等手段,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与透明度。

  李文伟介绍,在土地出让金和方案审批以及这个原有公共配套的这种完善方面,他们做了很大提升。竣工验收即同时办理房地产证,也伴随着制度的创新,这些才能够得到实现。

  近期,广州公布《广州市旧城镇改造实施细则》,提出鼓励房屋所有权人出资作为改造主体自主改造。

  广州市有大量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集群街2号的经验为这些区域的改造提供了借鉴。居民能够通过共同出资解决改造问题,还能提高改造效率,使得城市更新在保障居民利益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

  广州市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江奇介绍,政府搭平台,来采取自筹自建的方式,一方面解决老城区危旧住房的“排危”的问题,一方面它可以带动社会投资、带动居民消费。这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可持续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介绍,上世纪房子很多从现在的角度来讲,它满足不了老百姓对更美好人居的诉求,大家都有改造的意愿。广州把“自拆自建“作为一种改造模式写进政府改造条例里面。这个过程中,政府首的定位就是在改造过程中提供政策规划支持,把各方资源组织起来,能够激发业主参与改造的积极性,降低改造成本和环节。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探索创新改善百姓“大民生” “更”新生活撬动发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