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日前公布。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再降50万。这已经是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这是不是意味着,考研更容易“上岸”了?研究生学历“贬值”了?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30.17万人,而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38万人。考研“上岸”的难度依旧不小。
然而,“拐点一旦出现,将在一段时间内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分析,“同时,我们的教育结构也在改变。除了学术硕士发展快,专业硕士有一部分是面向非全日制的,有的人会采取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的方式来获得研究生学位。”樊秀娣补充道,近年通过推荐免试、同等学力、中外合作、境外留学等多元化途径考研、读研的人数正在高速增长。这些庞大的群体,都不在研招网的统计范围内。
当前形势下,更多学生对就业的价值追求要高于考研,同时部分学生也开始认识到,考研对日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从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来看,反而不如放弃考研,先去就业工作。
有应届毕业生表示,虽然在入学之初的确有考研的打算,但看到一些“过来人”研究生毕业后依旧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就打起了退堂鼓。“考研说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可这几年众多的研究生涌入就业市场,硕士的学历优势正逐渐减小。”
另一方面,考研的学生正越来越理性。“一些学生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很早就明确未来方向而选择在某一领域深耕。”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海斌表示,学院多语种法律硕士每年的录取人数都在增加,录取学生的质量也在提高。这些语种法律方向的招生,会根据不同语种而单独划分数线,这些学生一旦考入法学院,便可以利用各自语种的优势开展对语种国法律的研究,并在毕业后为用人单位提供相关语种的涉外法律服务,这种精准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涉外法学研究的定位,自然吸引了不少有志于细分领域研究的学生。
一些与重点产业结合紧密的专业,考研报名也是越来越热。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刘博敏告诉记者,得益于产教融合,全校整体就业数据达到98%,这也吸引了考生前来报名。比如,学校对临港的集成电路产业进行对口输送,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驻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同时,通过订单班、专项班来培养,校区联合攻关,在真项目、真课题中进行“练兵场”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记者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