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最近这些年,我们出国旅行不再大包小裹地去买外国商品,一是外国商品本身没那么稀罕了,另外在国内也能很方便地买到。倒是许多中国产品因为质量好、性价比高,越来越受外国消费者青睐。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质升量稳,进口规模稳步扩大。为什么能这样?因为开放。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拓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也推动了世界经济迈向共同繁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现在,随着我国构建更加开放便利的跨境贸易环境,跨境电商这一数字贸易新业态,已经出现进出口双向活跃的景象,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也为世界带来发展新机遇。
在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国际快件中心,一批批跨境包裹陆续运抵。在仓库经过短暂中转后,将发往芝加哥、卢森堡、布达佩斯等地。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发展跨境电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敏锐把握发展之变,在考察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时,勉励他们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
十多年来,郑州持续提升开放能级,拓展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跨境电商蓬勃发展。
一批批货物从郑州出发,跨越山海,连通万邦。而这只是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十多年来,我们始终统筹改革开放相互促进,贡献新动能。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拓展新空间。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享新机遇。”
时间回到2012年,彼时的中国行至新的历史关头,面临新的重大课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成长为全球货物贸易大国,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新时代的改革引领者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力担千钧。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向世界宣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该从何着手?密码就是用改革破题。其中的关键就是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牢牢牵住制度型开放这一“牛鼻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推进制度型开放,跟优势转化、提升开放水平、开放内容的转变、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都是密切相关的。当前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需要集聚和高效配置人才、技术、信息这些高端资源要素进行转变,需要国内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性的变化。”
制度型开放是更高层次的开放,是指通过改革,对不适应开放型经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开放和发展的需要。推进制度型开放,可以有效破解阻碍经济循环畅通的堵点卡点,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生产关系。
顾学明:“制度型开放有利于为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通过制度创新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这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主动选择。”
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是中国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探索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有新思想灯塔的引航,改革的思路愈加清晰,一系列制度在这里创新,先行先试加速进行。
今年7月12日,来自新加坡的钟先生乘机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边检查验通道递交护照、出示刚刚办理好的电子口岸签证,不到2分钟,钟先生就顺利入境。
钟先生是第一位持我国电子签证入境的外籍人士。今年7月,电子口岸签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落地,标志着在这里,外籍人员流动的便利化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从2013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诞生以来,十多年来,从一花独放到百花满园,22个自贸试验区先后设立,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南海之滨,海南自贸港建设也成形起势,全岛封关运作进入攻坚期。
从推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到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改革……22个自贸区累计部署35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较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
崔卫杰:“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平台,推出了一系列首创性集成式的改革探索,而且通过这种经验的复制推广,带动了全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今年上半年,22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而在南海之滨,海南自贸港建设也成形起势,全岛封关运作进入攻坚期。
当前,服务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开放型经济体制要完善,服务贸易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2023年以来,我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与多国缔结互免签证协定,并对部分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到中国来,正变得越来越快捷。
今年前7个月,外籍人员来华观光达572.2万人次,同比增长403%。入境旅游热,为我国服务贸易指数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不久前闭幕的服贸会共吸引2000多家企业线下参展。新时代以来,我国密集出台各项政策,稳步推进服务领域扩大开放。
崔卫杰:“2012到2023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速6%左右,这个增速高于全球服务贸易增速,也高于货物贸易增速,而且服务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超过了50%。”
不仅外贸领域成绩亮眼,在吸引外资方面同样成果显著。这背后的密码依然是“用改革破题”。
外商投资法颁布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数次修订瘦身、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等。
以改革助力,外商来华投资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跨国企业的共识。
9月14日,满载东南亚货物的X9596次班列从钦州港东站驶出。这标志着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货物突破60万标箱。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连接“一带”和“一路”、支撑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的陆海大通道。几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从“一条线”发展成“一张网”,物流网络覆盖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中欧班列直达欧洲。
新时代以来,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快建设,中西部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进一步作出部署。
顾学明:“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举措,有利于将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等特色转化为开放优势,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过去我们的开放是‘跟跑’,现在我们的开放是要‘领跑’,这是更高水平的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彰显了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历史主动。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30%左右的增长贡献率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为世界贸易、投资增长提供更宽广的天地;“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新时代中国正云帆高张、破浪前行。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时代,我们交出这样的答卷:2013—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0%,增速快于同期全球货物贸易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总额由1982年的46.9亿美元提高到2023年的9331亿美元,年均增长13.8%;2023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合计进出口额达7.7万亿元,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8.4%;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门越开越大,路越走越宽,与人民分享,与世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