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地标丨上海洋山港:打造全球集装箱码头的新标杆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9月29日 18:01:49
央视网 | 2024年09月29日 18:01:4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上海是一座因港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过去一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准箱大关,连续十四年居全球第一。其中,洋山港贡献了约51%的集装箱吞吐量,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多年来,洋山港不断进行扩建和改造,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一再提升,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迈向“全面建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系列报道《中国新地标》,我们走进洋山港。

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出发,穿过32.5公里长的东海大桥,我们来到了洋山港。下了大桥,最先看到的就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这里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一个昼夜的吞吐量可达27000标准箱。

从2005年洋山一期竣工,到后来洋山二期、三期投入使用,再到2017年洋山四期开港试运行,洋山港一直在不断进化。但即便如此,洋山港现有的泊位依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需求。洋山港急需下一次进化。由于洋山港南侧已经基本被开发完毕,于是各方把目光朝向了尚未开发的北侧。专家发现,尽管北侧的水深比南侧浅,但岸线资源优势明显。经过研究,最终决定在这里建设一个2.0版的全自动化码头——小洋山北作业区。

既然要成为“标杆”,那小洋山北就必须从各方面都做到领先。在首先开工的工作船码头上,施工方采用了一种桶式基础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大圆桶”来构建码头基础。

由于这是世界上首次在深水环境下放置如此大尺寸和重量的大圆桶作为码头的基础,因此它能否平稳沉入海中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为此,专家在实验室里模拟了海洋环境,利用实物模型进行了验证。果然,模型入水后很快就发生了倾覆现象。

那么,该如何增加大圆桶入水时的稳定性呢?经过反复的计算,上百次的实验,最终工程师们找到了解决办法。第二天,我们乘船来到了海上的施工现场,这时,前一天从海工基地运出的大圆桶也已经抵达了这里,开始安装了。

从大圆桶运出,到它最终沉放入海,整个过程一般都要持续2到3天。今年5月,小洋山北作业区工作船码头工程的30个大圆桶已经安装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的是防波堤的安装,而后续项目的建设预计将使用超过500个大圆桶。

洋山港主要负责将上海本地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的货物远洋航运至欧美各地,而这些货物需要前期先运至港口,再行转运。由于洋山港原本的设计就是以大型深水泊位为主,因此小型泊位十分缺乏,每天都要拿出3到4个大船泊位停靠这些转运的小船,这样一来,经常出现大船排队靠泊的情况,十分影响航运效率。

而小洋山北作业区的建设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按照规划,小洋山北作业区将拥有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能够充分满足中小型船只的停靠需求。

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国际海运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未来,在小洋山北作业区承担了长江黄金水道的江海联运、近洋支线等业务后,洋山港南侧港区的泊位紧张问题将得到解决,整体运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南北两侧港区形成联动关系,将发挥出“1+1大于2”的作用,极大增强洋山港的战略纵深。

上海打造世界级航运中心的脚步从未停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洋山港不仅在全球运输效率中名列前茅,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全球资源配置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进化、升级的洋山港,将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跃升,为促进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高士佳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中国新地标丨上海洋山港:打造全球集装箱码头的新标杆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