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地标 | 通江达海 平陆运河踏“绿”而行绘新景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9月28日 15:35:46
央视网 | 2024年09月28日 15:35:4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平陆运河始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联通的运河工程,将于2026年底主体建成,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中国新地标》让我们一起走进平陆运河的建设现场。

广西本就位于沿海地区、水系发达,为什么还要修建这样一条运河呢?广西临海但没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过去,广西乃至西南地区货物走水路出海大多要从广东广州转港再发往海内外市场。运河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里程缩短约560公里,运输费用每年可以节约52亿元以上,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平陆运河直通我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主要港口。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建设现场有一个醒目的标语,将平陆运河称作“世纪工程”。从许多方面来讲,这确实是一项“找不到先例”的工程。

平陆运河起点水面与终点入海口海平面之间有65米左右的落差,需要建设梯级枢纽将运河航道分成几个阶梯,以调节水位落差,保障航行的顺畅安全。马道枢纽是平陆运河的第一梯级枢纽,在这一段没有天然河道可循,需按航道尺度进行全河段运河开挖,不仅土石方开挖量大,而且边坡高、防护难度大。

平陆运河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何俊辉介绍,马道枢纽最高的边坡垂直高度188米,是目前国内在建船闸里最高的边坡。工作人员在开挖过程中通过采用锚索加锚杆和抗滑桩等支持形式让边坡更加稳定,另外还通过GNS和自动化检测仪器24小时对边坡进行安全监测。

平陆运河第一梯级枢纽马道枢纽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同时它也是平陆运河全线施工强度最大的标段。马道枢纽的土石方开挖量达到约4143万立方米,从2022年8月开工以来,就有一年多的时间集中于土石方开挖。如此大规模的土石方,挖掘后该如何处置呢? 

中交二航局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负责人黄海波表示,工作人员首先对马道枢纽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之后分类存放并进行一定的保护,等土石方堆存完之后再利用表土进行土地复垦,实现表土优质资源的再利用。

距离建设中的马道枢纽不远处,有一片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这里的种植土壤就是从土石方中剥离出来的表土。通过利用土壤改良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今年2月就陆续进入采收期,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土石方的第二大利用方向就是园区回填。通过航拍可以看到这个占地600多亩的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产业园区,通过回填建起了混凝土配送中心、试验科研基地,还建设了一座可容纳5000名建设者的平陆运河“小镇”,成为建设者休憩的温暖港湾。

运河的建设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扰动?在平陆运河青年枢纽,一项不寻常的工程悄然打造:为鱼类搭建一条中断65年的“回家路”。为满足流域内不同鱼类的洄游需求,建设了总长480米垂直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相结合的鱼道工程,在平陆运河通航后,“售后”服务也会继续进行,为后续建设提供经验。

在平陆运河航道15标段,大型绞吸船“天骅号”的绞刀潜入海中飞速运转。“天骅”船具备高效的疏浚能力与吹填能力,在面对高抗压强度岩石和密集分布的红树林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于作业区域周边生物的影响。

登上大型绞吸挖泥船“天骅”船的甲板,顺着记者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船的两侧就是珍贵的红树林。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怎样实现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中交天航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环保总监关野介绍,在施工之前,环保人员先实地勘测施工周边的红树林具体分布情况,根据相应的分布情况,在红树林周边布置一道防护屏。同时环保部门也安排专人每周至少对施工全线的红树林进行航拍,如果发现某一个位置的红树林出现了泥沙附着的情况,会安排专业的冲洗队伍对相应区域进行相应的冲洗,确保红树林健康生长。

一河通,百业兴。相关研究预计,建成通航后,平陆运河到2035年货运总量可达9550万吨;到2050年,货运总量将达1.2亿吨。同步规划建设的平陆运河经济带也将促进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水运管理处副处长秦川表示,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将极大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物流、商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资源要素的高效流通。

平陆运河的建成将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一江春水向‘南’流,轻舟‘易’过万重山”的美好愿景正逐渐照进现实。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中国新地标 | 通江达海 平陆运河踏“绿”而行绘新景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