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笔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信心从哪里来?

来源:央视新闻 | 2023年07月27日 11:13:18
央视新闻 | 2023年07月27日 11:13:18
原标题:经济随笔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信心从哪里来?
正在加载

  一场球赛中场休息时,教练员往往要作“中场部署”,给队员们谈谈――坚持什么、调整什么、针对什么、解决什么。如果把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比作一场球赛,“中场休息”没空,“中场部署”必须。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是一次关键时刻承上启下的“中场部署”。

  连日来,各界对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的重要信号,形成了积极热烈的反响。下半年的中国经济,必然跟上半年一样,继续迎难而上。结合这次“中场部署”,咱们看看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信心从哪里来?

  中央政治局会议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的经济工作,也毫不讳言地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直面难题,会议给出了“怎么看”与“怎么办”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句话,讲的就是“怎么看”――要看到转段后经济恢复的特点,也要把眼前的困难挑战与长远潜力、基本面放一块儿看。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会议部署中,紧扣如何用好政策空间、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不回避围绕就业、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存在的难题,提出具体举措,一个一个拆解难题、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本来就是长期在爬坡过坎中前进的。不避难、不畏难,是基本心态,是行动常态。

  信心,在攻坚克难中积淀

  这次“中场部署”一公布,各界对其中的一些新措辞、新判断、新要求高度关注,“活跃资本市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等等。

  其实,会议精神的要义,不仅在变化里,也在不变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等。重申,并不意味着老生常谈,而恰恰体现着一以贯之,体现着长期与笃定

  拉开观察思考的宽度与纵深,就能发现,那些刚刚作出的新部署,并非临时抱佛脚的急就章,而是有着长期一贯追求的底色;也并非“就局部谈局部”,而是基于更宽阔的发展视野。

  比如,“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个新趋势,房地产政策也将随之“适时调整优化”。透过多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纵向逻辑线看,这一变化的发生,并不令人意外,符合其供需演变的长期走势。还不妨打开横向视野,把这一变化,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图景的城镇化篇章里去看。这样,更能准确把握其当前样态、实质深度及下一步走势。

  球场上的真谛,也往往蕴藏在“变与不变”中――既坚持一贯风格、本队所长,以我为主,也根据对手情况作针对性部署,根据态势变化而及时调整战术。球赛也好,经济工作也好,短期的“变”,往往立足于长周期的“不变”中;而“不变”的本质,恰是朝既定方向持续地推进变化。

  信心,在深刻准确把握“变与不变”中积淀。

  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这次“中场部署”,既有关于发展的部署,也有关于改革的部署。“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等。

  改革是什么?一句话,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只要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

  中国经济迎难而上,是一个持续激发、释放新的生产力的过程。它也必然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深化开放、推动创新、完善制度的过程。比如,会议强调“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会前刚公布的“民营经济31条”,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目标,具体动作中,很多是充满改革含量的制度突破、制度完善。

  信心,在“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中积淀。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是年度任务,而是要年复一年、始终向前、坚定向前。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求,“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在“持续”的进程中,有利与挑战并存,变化与不变交织,发展与改革携手,部署与落实同在。

  信心何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实践,恰是锻造信心的土壤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经济随笔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信心从哪里来?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