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后疫情:挑战与机遇共存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05月17日 10:23:50
央视网 | 2023年05月17日 10:23:5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目前看新冠病毒,我们既不能轻视,也不要害怕。我们不能只看到新冠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思考它给人类带来的机遇。”

  “应对新冠等卫生应急事件要把握三个步骤:科学求真是基础,公众理解、参与、依从,务实的行政决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围绕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形势等相关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记者: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结束了呢?

  高福:“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是世卫组织根据疫情的状况,向全球人民发出防控警示,旨在动员更多力量应对疫情。大家一定要注意,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全球关注的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是纵观全球自然感染与疫苗接种的情况,综合研判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结束。医学的流行还在,流行的病毒还在。

  记者:目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形势如何?我们要如何应对XBB变异株?

  高福:首先,比较1918年大流感,全球死亡2500万到5000万人。而新冠疫情经过三年的努力,通过采取药物治疗、注射疫苗等综合措施,全人类包括中国取得抗击疫情的伟大成就,这是我们要清楚认识到的。

  其次,至今为止,全球共发现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过去我们有流感大流行,有鼠疫细菌大流行,冠状病毒造成疫情大流行是人类第一次,目前科学技术领域还有问题尚待解决。这里面既有危又有机,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病毒的出现原因、变异机制和传播途径。

  再次,出现XBB或是BA.2是病毒适应人类疫苗、药物和各项卫生举措的结果。总体来讲,XBB的致病力减弱,传播性增强。也就是说,毒性在下降,但仍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新冠不再是“PHEIC”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不存在。我们还是要密切关注XBB本身以及出现或造成大规模感染的原因,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对病毒的认识。

  最后,接种疫苗是目前防控新冠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来讲,三个月到六个月,或者说半年以内,不管是自然感染还是疫苗免疫,我们人体的抗体免疫功能对特异性的病毒会逐渐失效。我们还是鼓励大家适时接种疫苗。

  记者:应对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应把握哪些原则?

  高福: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我作为政协委员就说过突发感染性疾病随时可能发生,但像“SARS事件”不会再有了。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也是“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应对新冠等卫生应急事件要把握三个步骤:科学求真是基础,公众理解、参与、依从,务实的行政决策。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主要能做两件事:第一做好监测,第二做好基础研究。刚才也讲了,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接种疫苗是目前防控感染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除了疫苗以外,很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疗。新冠病毒出现后,全球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制药物。过去也有对冠状病毒的一些抑制剂,现在我们又新开发很多。患者感染以后要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从而清除病毒、缩短发病时间、减轻临床症状。

  从疫情三年的病毒暴发情况来看,未来波浪式出现新冠病毒或者新冠疾病的流行可能是全球常态。类似于人类与流感、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艾滋病毒的关系。可以说,新冠不再是“PHEIC”,意味着人类要回归到和新冠共存的正常生活中去,相应地变换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解除疫情限制措施,恢复经济秩序,保持良好心态,享受与亲友团聚的美好时光。(实习记者 黄炯芮 记者 张恪忞,校对 娄郝)

编辑:赵延灵 责任编辑:张恪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专家说】后疫情:挑战与机遇共存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