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风雨好收成

来源:央视网 | 2022年10月03日 23:27:08
央视网 | 2022年10月03日 23:27:0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各位好,欢迎继续关注《东方时空》国庆特稿——《中国故事》。一起回看我们的共同奋斗,沉淀我们的共同记忆。眼下秋收正忙,对农业生产来说,今年可绝对算不上风调雨顺,但今年很可能又是一个丰收年。靠什么在风雨中赢得好收成?今天我们要跟您讲讲《风雨好收成》的故事。我们先到大田里看看丰收的现场。

  今年又是丰收在望。但今年的好收成来得格外不容易。去年北方罕见的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南方局部严重高温干旱,这些都是今年农业生产面对的风雨,但我们在风雨中实现了夏粮早稻的增产。吉林农民老辛,对这些风雨记忆犹新。就在5个月前,因疫情滞留在外的他,还在为无法及时返乡种地焦急万分。如今,老辛已经在为秋收做准备了。

  老辛:不让地撂荒 丰收已在望

  老辛的丰收首先是因为保证了农时。今年3月,老辛的家乡吉林市爆发疫情,当时还在山东打工的他被滞留在当地。眼看到了春播时节,老辛一度急得做梦都是种地。疫情之下,不让一亩地撂荒,做起来并不容易。农民从省外返乡,出发地的疫情各不相同、乘坐的交通工具也不同,单靠一个属地一个部门解决不了。于是,吉林省各级农业部门之间,一场跟农时赛跑的接力开始了。4月23日凌晨,在县镇村三级车辆接力下,老辛终于回到自己的家。

  种地一天没耽误,农资及时有保障。老辛说,更让他踏实的是,今年他的60亩玉米地,种了村里帮着选的高产品种,好收成更有保证了。

  农时,一天都耽误不起。老辛及时赶回家,种下了高产玉米。可去年北方遭遇罕见秋雨秋汛,1.1亿亩冬小麦的播种就被耽误了。这些冬小麦覆盖5个小麦主产省。晚播面积之大,时间之长,都是近年少有。刘建儒所在的河南卫辉市是重灾区,他家的冬小麦晚播了将近两个月,而且60亩地基本全是弱苗。最终能亩产上千斤,他一开始想都不敢想。

  刘建儒:小麦晚播 为啥打赢“翻身仗”

  开局不利,刘建儒家的小麦靠什么打了“翻身仗”?打硬仗就要有硬措施。种粮补贴发放到手,稻谷小麦收购价再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稳住了,这是丰收的前提。接下来,抗涝保播、促弱转壮、防病治虫、机械化抢收,政策到位、科技到田、多方协作,这才打牢了丰收的基础。

  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48亿斤,不仅没减产,还增产了28.7亿斤。夏粮丰收了,全年粮食也就托底了。除了落实到位的好政策,还有科技助力好收成。来看个数据: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增长了7个百分点。这7个百分点意味着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在世界上已经从第二方阵跨入第一方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2021年),比2017年提高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在田里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来看看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无人机耕种。

  周家林:无人机耕种尝甜头

  从2003年租种10亩地尝试种粮,到如今承包千亩土地实现机械化科技种粮。科技带给四川邛崃种粮大户周家林的不仅是高产量,还有高质量。他家的水稻卖出的价钱也比其他家高不少。

  农业科技的进步也改变了另一群人的日子——“麦客”。曾经的“麦客”很苦,麦收时节,在别人家麦田里弯腰割麦,赚钱补贴生计。如今的“麦客”开着收割机跨越千里。

  武朋:现代“麦客”的高效收获

  河北邯郸的“麦客”武朋两口子,他们从南到北、从春到冬奔波在丰收田里,也为自己打下了好收成。

  今年,武朋和他的妻子又出发了。从十几岁跟着父亲开收割机,武朋如今已经有十多年跨区收割的经历。最初只收小麦,现在什么成熟收什么;早先挨家挨户用尺子量地,如今用卫星定位计算亩数。武朋觉得,一年一年的变化,越变越好,日子很有奔头。

  希望收成年年好,期待收入节节高。这就是有奔头的日子。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2015年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超过1.3万亿斤,今年有望再次保持。保持农业丰收,除了让干农业的人日子越过越好,更事关所有中国人的饭碗。尤其是今年,我们更体会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国际粮价高位运行,许多低收入国家陷入“买不起粮”的困境。今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及美西方的极限制裁,加剧了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发出“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粮食危机”的警告。居安思危,我们的粮食产量和质量如何不断提升?这要从一粒好种子抓起。就在前几天,山西临汾翼城县的“珍珠玉米”收获了。

  “珍珠玉米”:让每一粒中国好种子发光

  这种像珍珠一样的玉米,今年才是第一次大范围种植。因为曾经,它是一个被嫌弃的“劣种”。当地只有一户农民在种,他叫刘怀智。

  喜欢、好吃,刘怀智老人坚持种植的理由很简单,但却意外地为我们保留下来一个优质的种质资源。和常见的玉米相比,“珍珠玉米”穗形瘦小、色泽黄亮,籽粒不是常见的扁平状而是球状。但如果用它做爆米花,爆花率能达到99%以上,爆粒体积大,蝶形花瓣,品相比现在做爆米花的主流品种都要好。那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是2019年的一次种质资源普查。

  在发现这个种质资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普查工作人员曾试图在周围的山区、县乡寻找“珍珠玉米”的其他种植者,却再无迹可寻。去年底,“珍珠玉米”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之一。现在,这份神奇的种子已经进入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这座 “基因宝库”去年9月份投入试运行,总容量150万份、居世界第一,种子贮藏寿命可达50年。专家说,像“珍珠玉米”这样的特色种子所蕴藏的基因,是未来品种改良的重要种源。一颗中国好种子,让我们的“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十年来,我国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从选育一粒好种子开始,播种、耕耘、收获,每一次丰收的背后,不变的永远是人努力。努力不让一块地撂荒、努力让种地插上科技的翅膀、努力让每一位农民有奔头、努力让每一粒中国好种子发光。有了不变的人努力,无论风调雨顺还是风雨交加,才会有不变的好收成。这就是《风雨好收成》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故事》明天继续。

编辑:陈诗文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中国故事|风雨好收成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