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与菅义伟。人民视觉 资料图
近期,日本副首相兼财相麻生太郎等多名日本政客发表涉台错误言论,菅义伟政权下的鹰派气焰高起,对华强硬论渐高。
“日本政坛频频发出包括涉台言论在内的对华强硬声音,主要原因并不是日本国内政治发生了大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一直以来的政治右倾化有关。”早稻田大学教授、政治社会学专家樋口直人对澎湃新闻说道。
所谓日本政治右倾化,是指右翼保守势力及其主张在日本政界占据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倾向。自前首相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愈发明显,也催生了一批少壮右翼政客,鼓吹强军修宪的重要性。去年夏天,安倍因病退居二线,不从属任何派系的菅义伟被普遍认为在政治立场上不及前任保守,但今年菅义伟政府却在台湾问题上频频挑战“红线”。
日本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则对澎湃新闻表示,鉴于自民党仍然由“日本会议”等右翼势力主导,那些希望竞选首相以及影响决策过程的政客都可能发表迎合右翼的言论。中野晃一指出了近期日本政客的一系列“过分言论”的发表背景——“奥运会后即将迎来自民党总裁选举和众议院选举,势必展开一场权力斗争。”
日本右翼“亲台”渊源
6月底,日本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将台湾妄称为所谓“国家”,防卫大臣岸信夫对此表示,中山的看法不代表日本政府立场。然而,岸信夫话音刚落,麻生太郎却又发出了“保卫台湾”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7月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麻生的言论极其错误且危险。
樋口直人指出,日本右翼中所谓的“台湾情结”可能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青岚会,这一曾经的自民党内团体主张“反华亲台”。尽管青岚会早就解散,但部分骨干成员及其后代仍然活跃在政治舞台。
中山泰秀的父亲中山正晖正是青岚会的一员,2003年中山正晖把从母亲那里继承的政治地盘传给长子中山泰秀,并引退政界。
日本学者河内孝所著《血的政治——青岚会的故事》一书介绍,自民党内保守派的一部分强硬分子于1973年组成了一个政策集团,以“青岚”命名,意为向日本混沌政界吹去清爽之风,其成员包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前首相森喜朗等。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刚实现不久,青岚会反对日本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关系,坚持反华立场,被媒体视为极右团体。
由于此后青岚会内部对华立场产生分歧,故成立仅6年就解散,但一部分成员继承这一集团的意志,又创立新的组织。樋口直人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问题,自民党内部的右翼愈发组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主张也从历史问题延伸到文化传统和领土、安全方面。
右翼组织化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日本会议”的出现,该组织由安倍晋三、麻生太郎担任特别顾问,拥有近4万名会员,在47个都道府县均设置了本部,被视作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根源之一。作为日本最大右翼组织,“日本会议”利用安倍晋三的影响力贯彻政治右倾路线,并在政界培养“代言人”,推行保守政治主张。
“日本政坛的保守主义和右倾一直存续,且不断加剧。”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广涛对澎湃新闻表示,这种右倾一方面是因为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另一方面日本认为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在东亚地缘竞争下,有必要进行防卫扩充,这与右翼势力主张扩充军备、寻求实现军事大国的想法相契合,最终形成合力。
从安倍到菅义伟
自民党作为保守政党长期执政,使日本政坛总体上呈保守态势。安倍上台后,参拜靖国神社、解禁集体自卫权、签署《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推进修宪等,加速右倾。
“安倍执政后,日本的保守化路线有别于前首相吉田茂确立的‘保守本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副主任、研究员张勇对澎湃新闻分析称,“吉田路线”是相对温和的保守,与自立相比,更重经济、轻军备,这种相对中庸的保守路线与当时日本的国情也比较契合。
张勇表示,安倍执政时,他想要做“战斗型政治家”—— “战”与“不战”的区别在于敢不敢明确主张日本的利益。安倍的“战斗型”具体体现在意图摆脱战败国地位,谋求修宪、强军,在安全问题上积极突破战后禁区。
安倍下台后,以保守、右倾为主要特点的日本政治并未走到尽头,“日本会议”势力犹存。菅义伟内阁20名阁僚中,14人都是 “日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的成员,这是支持“日本会议”的超党派议员联盟,此前安倍内阁的阁僚大部分也都是该组织成员。但日媒指出,菅义伟本人的右翼倾向并不严重,“日本会议”对日本政府的影响力可能不会达到安倍执政时期的水平。
“从安倍政权到菅政权,日本政治并没有更加右倾化。” 中野晃一认为,菅义伟并不像安倍那样关心外交和安全问题,只是被美国政府的意愿牵着鼻子走。
继承安倍路线的菅义伟多次表明,要构建与中国的稳定关系,不构建对华包围圈,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并未真正兑现。樋口直人认为,日本对华强硬,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国际上所谓“中国威胁论”,日本一些政客随风而动,重申右翼的利益,利用中国制造话题,以求在右翼内部获得广泛支持。
王广涛认为,涉及台湾、钓鱼岛、南海等具体议题时,日方声称中国改变现状而自己被迫作出回应,这种回应在日本国内得到支持,实际上是在给右翼势力助攻。
保守化生态下的 “困境”
日本政治右倾化演绎出一系列保守主张,一直在潜移默化影响日本的内政外交。同时,保守化氛围也让该国的政党政治脱离原有路线,表面上是多党制,却无法形成政党轮换的机制。
张勇表示,越来越保守化的日本政治生态不利于主张革新的政党,当下日本的舆论环境和政治体制只允许日本社会党、共产党等政党以在野党的身份发挥作用。
按照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等日本政治家最初的设计,日本应该像美国那样由两大政党轮流执政。而现实是,在自民党于1955年成立以后,除1993年至1994年及2009年至2012年外,自民党一直维持执政地位。
日媒经常刊发“在野党过弱”的社论,即使自民党表现一般,也很难有更合适的政党去替代它。去年安倍辞职之后,日本两大在野党合并成新政党“立宪民主党”,支持率持续低迷。《每日新闻》去年年底发文称,自民党在疫情中表现不佳,立宪民主党作为最大在野党,也没有赢得更多的支持。在野党难有作为,导致执政党越来越不关心选民的意见。
“假使自民党一党执政,党内培养后备人才机制可能出现问题,其他政党也会失去执政的能力。”张勇指出,安倍长期执政后,自民党内后备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浮现。
菅义伟的自民党总裁任期即将于今年9月末结束,“后菅时代”的继任人选尚无眉目。安倍曾在5月的一次采访中提出了四位候选人——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下村博文、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岸田文雄,但四人中无一显现出强劲竞争力。
《读卖新闻》近日报道称,如今早就到了总裁候选人们跃跃欲试报上名号的时候,自民党内却一片沉寂。“只要不发生过分的事情,菅首相就再次当选吧。”党内不论是年轻议员还是老牌政客都这样说。倘若菅义伟政绩斐然,这尚可理解,但7月民调显示,菅内阁支持率下跌至33%,创执政以来新低。
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将迎来一场政坛“地震”,接下来其会否继续向右倾斜,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