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第一个“五年计划”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2月08日 10:28
央视网 | 2021年02月08日 10:28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展开,156个重点工程启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热气腾腾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国也开启了向现代化工业国家转型的探索之路。

“一五”计划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也正是从“一五”计划开始,以五年作为一个时间单元,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就在这两天,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里,工程师们正在对最新一代L4级别的全无人自动驾驶电动小巴进行技术测试。作为共和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如今的一汽正在智能网联化道路上积极求索。

中国一汽红旗工厂智能制造高级专家 齐嵩宇:我们新一代的员工一直都秉承着老一代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我们也更加地把创新融入到生产工作当中去,像我们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发明专利申报了3000多项。

今天的辉煌正来自曾经的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把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建设成为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国。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规模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武力:(当时)重工业这一块是非常薄弱,还有国防工业非常薄弱,所以它的那个投资的重点是重工业。比如说采掘、能源、机械制造,这都是“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发展的。所以当时突出的156项,其中这个重工业占的比重三分之二以上。

1953年7月15日,作为“一五”计划的首批重点工程,一汽的建设拉开帷幕。经过三年奋战,1956年7月14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

白手起家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创造了诸多的奇迹: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台电视机……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在“一五”计划当中,除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业也是重点之一。1955年,公铁两用的武汉长江大桥开始修建。建造中使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施工工艺,原计划4年零1个月完工,实际仅用2年零1个月。武汉长江大桥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条铁路,成为一条连接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铁大桥局高级顾问 赵煜澄:通过这个桥我们就得到了锻炼,重视质量、严格要求的精神还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整个“一五”计划期间,包括苏联援建的项目,中国实际实施了九百二十一个大中型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1.9%。短短五年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正是起步于“一五”计划,为新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今天,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而“五年计划”也在不断根据时代发展进行调整,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更名为“五年规划”,一字之差,更加准确地体现了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研究员 石建国:用中长期的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那么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进入2021年,中国开启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一步一个脚印、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接近实现。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第一个“五年计划”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