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结核病防控的影响》一文刊发于《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
央视网消息(记者 张恪忞 设计 石天馨):近日,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杂志发表了名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结核病防控的影响》(The impact of COVID-19 epidemic on Tuberculosis control in China)的文章,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结核病防控的短期影响,并对未来应对挑战给出了建议。据了解,该论文是全球首篇通过国家级监测大数据全面系统反映新冠肺炎对其他传染病防控实际影响的文章。
为何会聚焦新冠肺炎对结核病的影响?该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黄飞表示,同为呼吸道传染病,研究急性传染病新冠肺炎对慢性传染病结核病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找准结核病防控痛点,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黄飞介绍说,新冠肺炎和结核病虽同属呼吸道传染病,并且传播途径均以飞沫为主,但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两种疾病病原体截然不同,新冠肺炎“祸起”新型冠状病毒,而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结核病的病程长,普通肺结核、敏感肺结核通常为6个月,耐药结核则需要1—2年时间。值得一提的是,结核杆菌会终生潜伏,感染者一旦身体状况不好,比如过劳、免疫功能低下,便容易发病。在治疗方面,目前人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没有特效药物。结核病有有效药物,按要求服药可治愈疾病,其中我国敏感肺结核治愈率可达95%以上。
我国对结核病的防控策略大概分为诊断、治疗和管理三大块。首先有较长时间咳嗽、咳痰的可疑症状者到医疗机构就诊,发现症状可能做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也可能推荐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我国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医疗机构是作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疑似患者最后需要到定点医院进行确诊,并进行诊断、报告和登记管理。患者需要每天服药,定期有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上门访视。对于普通肺结核患者,病程为6个月。
因需要相对严格的服药周期,疫情期间,中国疾控中心出台文件指导各地采取措施保障结核病患者的药品供应和治疗管理。2020年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加强结核病防控的通知》。黄飞介绍说,以武汉为例,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也是结核病和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收治定点医院。疫情期间,对耐药肺结核患者,医院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药品,保障药品供应,保证治疗效果。
尽管如此,我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结核病病人发现、治疗和管理均产生了短期影响。
文章根据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时间将疫情防控工作划分为对照期、强化干预期和常态防控期三个阶段,比较了不同阶段肺结核患者诊断、随访检查情况和治疗结果的差异,并通过与既往三年数据(基线)进行对比分析。
文章指出,在强化干预期的第一周,肺结核患者登记人数急剧下降,而且与基线相比(2周基本恢复正常),2020年患者登记水平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需要更长时间(约需10周)。黄飞表示,2017年—2019年每个季度结核病初诊患者数在70—80万,2020年一季度跟2019年四季度相比,结核病门诊量下降了26万。下降的这26万意味着什么?黄飞认为,结核病门诊量下降,病人发现和登记报告数量也随之下降;有可疑症状的人,如咳嗽、咳痰、发热、低汗也不能去或不愿去结核门诊就诊。
文章显示,强化干预期肺结核患者在治疗2月末和疗程末进行痰检的比例较对照期下降了8%。黄飞解释说,2月末痰检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监控指标。一个患者治疗两个月以后,一定要来医院再查一次痰,看痰涂片前后结果的变化,如果开始是痰涂片阳性患者,2月末痰涂片转阴,说明这段时间总体治疗效果不错,可以继续治疗方案。如果2月末痰涂片还是阳性,意味着治疗需要延长一个月,并需要做药敏检测,看是否耐药。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因素:一是由于交通限制、居家隔离和害怕感染新冠肺炎等原因,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就诊。抽样数据显示,26.9%的肺结核病患者因交通管制、担心感染新冠肺炎等原因而推迟或错过了规定的随访检查。而且居家隔离期可能会加大家庭内部感染的风险。二是部分结核病防治人员、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检测人员被抽调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数据显示,75.2%的县级疾控中心和基层医护人员被抽调参加抗击新冠疫情,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结核病防治服务的提供。
文章建议,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应建立结核病应急防控机制,包括做好结核病防治人才建设,建立结核病人才储备队伍;做好抗结核药品、实验室诊断试剂和防护物资等的应急储备,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保障抗结核药物的供应和发放等,加强平战结合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以确保所有肺结核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且不间断的诊疗管理服务。这一建议可用于指导全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持续开展、改进结核病防控工作,并为其他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如何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有序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校对 陈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