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致力于调查性报道18年
坚守公平正义的新闻理想
秉持“勿忘人民”的职业情怀
发表了上百篇舆论监督报道
他心怀大局
报道内容以尖锐、深刻、硬气和稳健著称
连续三届获得“中国新闻奖”
他,就是2020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编委
调查报道室主任
王文志
一篇文章,触发“最高规格”问责
2020年8月4日,一篇题为《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获利百亿至今未停》的报道掀起了巨大的舆论冲击波,触发了一场声势和力度空前的专项整治行动,为痼疾重重、久攻难下的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破坏乱象的彻底治理,做出了直接和有益的舆论推动。
文章的作者是王文志,青海祁连山南麓非法采矿问题是他调查报道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但起初,王文志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撰写这样一篇作品。
2018年,王文志历时半年多的调查,推出了《青海一矿权大案调查 涉假红头文件“夺走”千亿矿权》的报道——青海商人马少伟依仗一纸疑似造假的政府公文,以零投资从陕西一公司手中夺得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一井田开发经营权,引发旷日持久的矿权纠纷。而初次调查,王文志还发现了在千亿矿权争夺之后,青海木田煤田还存在着更严重的问题——始终有地方企业在进行着非法采煤的行为。此后,青海木里矿区生态破坏问题一直在他心中萦绕:规模如此巨大、破坏如此惨烈的掠夺式采挖,何以经年累月、有恃无恐?此事之前并非没有媒体关注,但问题依然存在,又是为何?
他决定对此展开深入调查——“张开五指”不如“攥紧拳头”,不做“现象类”监督报道,要做深做细“个案监督”。为确保事实确凿和报道准确,王文志历经三年多不懈的调查采访,四次深入海拔4200米的祁连山南麓,克服高原缺氧、人迹罕至、环境凶险等困难和风险,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捕捉有价值的闪光点,最终形成十万字的采访资料。为确保报道能够无可置疑、一击即中,他从采访资料中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又从多个部门、数十个采访对象中采撷关键的证人证言……
几年内,一番查访印证之后,盘桓在心头的一系列问号渐渐被王文志一一拉直。他揭露了青海“隐形富豪”打着生态修复的旗号进行掠夺式开采持续14年,导致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呈现了一篇不足4000字却“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重磅新闻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稿件甫一发出,即被中央各重点新闻网站、各大主流新闻网站及客户端、各门户网站大量转载,形成刷屏之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权威媒体还针对该事件刊发评论文章。以央视《新闻1+1》栏目为代表的多家媒体也纷纷跟进。
报道刊发当日,青海省立即成立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专项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次日晚抵达现场开展核查。青海省委就此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严查严办、举一反三……追责问责引发青海官场震动,反腐大幕悄然拉开,青海省副省长文国栋主动投案,另有多名厅级官员、十余名县处级官员相继落马……
“勿忘人民”,是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的谆谆教诲,也是记者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有人说,调查性报道最能诠释“勿忘人民”的精神内涵,最能承载记者的新闻理想,最能体现新闻报道的舆论力量,也最能让一个记者有成就感。王文志这篇报道,不仅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威力,让隐藏在背后的责任问题、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渐次浮出水面,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明辨是非、维护正义的神圣职责。
一个梦想,致力舆论监督报道
作为一名《经济参考报》的调查记者,王文志十余年间经历了中国财经领域几乎所有重大财经事件。他一直谨记,记者只有心怀大局,作品才能像拳头一样敲在时代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上,才能够震撼人心,才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只有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触及热点问题,才能采写出既体现中央精神、又贴近实际的力作,实现舆论监督社会效应的最大化。
他的调查报道一向以尖锐、深刻、硬气和稳健著称。他认为,一篇有影响力的报道,所揭示的问题一定是根植于时代发展现实中的。王文志曾报道了中国福利彩票最大的票种——中福在线涉嫌巨额利益输送的内幕,导致多名官员被撤职、降级或判刑,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规范彩票管理的法规;他还报道了多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商业设施侵蚀,并且滋生腐败的问题,直接引发了中纪委和国家有关部门“整治会所中的歪风”行动,全国上千家建在历史建筑、公园中的私人会所被取缔,相应规定随后出台……
鉴于上述成就,王文志获得了第24届、25届、26届“中国新闻奖”,他还有20多篇舆论监督报道被评为“新华社社级优秀新闻作品”,他是新华社以监督报道类型获得这个奖项最多的记者之一。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全能的记者,但能一直致力于舆论监督报道,“也是很荣幸的事情”,因为他的新闻理想,是做一个优秀的调查记者。
“做新闻要‘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无数新闻佳作的实践证明,精品仍然是跑出来的,是记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挖掘的结晶;做调查报道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围绕某个领域拓展相关知识;有思想内涵的作品,才能正确引导舆论,见证历史,推动进步……”十余年来,王文志深耕于调研报道,并对此感受颇深。这期间,他其实不乏其他不错的发展机会,也面临很多诱惑,但他深知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故初心不改,执着坚守,内心始终保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唯恐天下不兴”的责任感。
当调查报道精英纷纷退场,他仍坚守阵地
当浮躁之风弥漫,他选择沉下去调查思考
当话语权常被滥用,他从未“卸载”道义和担当
当大家羞于谈新闻理想,他却高扬“理想”的旗帜
……
坚守一份情怀、坚持一种信仰
王文志将继续在实现一个调查记者
光荣与梦想的路上
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理性”
笔耕不辍,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