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
CCTV-1 |
4月26日19:38 |
CCTV-新闻 |
4月26日19:38 |
|
重播: |
CCTV-新闻 |
4月27日03:45 |
CCTV-新闻 |
4月27日05:45 |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前不久,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看题目引人瞩目:“病人因欠五万手术费颅骨被取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这么长的标题,真不多见,这也太不把患者的健康当回事了吧!所以,好多人还没看文章,光一看题目,就已经义愤填膺了,对标题指向的医院有了极大的意见。
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来到了漯河市中心医院,见到了当时给凌娟做手术的主刀医生谭占国。
患者凌娟今年34岁,2012年11月初出现头疼呕吐等症状,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10天后因病情危急,转入漯河市中心医院。入院时已生命濒危,必须马上进行开颅手术。手术第一步,就是要拿掉一块颅骨。
拿掉这块颅骨不仅是手术中必须的救命手段,而且由于手术的创伤,术后患者的颅内压力也会一直比较高,所以这块颅骨仍然不能装回去,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关于这一点,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权威专家赵元立教授也做了解释。
赵元立表示:“降低颅内的压力,一定要有一个过程,逐渐恢复以后才能去做这个(颅骨修复)手术。如果一定要把骨头强行扣回去的话,很可能会危及他的生命。”
那么这块颅骨应该什么时候再装回去呢?术后长达一年多没装,这符合医学要求吗?是否是医院不负责任呢?
谭占国医生告诉记者:“最少不能低于4个月,只要4个月以上什么时间装,没有特别高的要求。”赵元立说:“实际上对他的日常生活工作不会有太大影响,里面的脑组织功能是正常的,但毕竟因为头皮下面就是柔软的脑组织,所以他日常生活中需要更注意一些,不要再次受到外伤。”
也就是说,这种开颅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只要平时注意保护头部不受猛烈撞击,并不妨碍基本的日常生活。现实中的确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心理上恐惧手术,或者出于经济等原因,暂缓甚至不再进行颅骨修复。凌娟就是因为经济条件暂不具备,决定暂缓进行颅骨修复。
至此可以确认,凌娟这块颅骨被取下、至今没装上,都是正常的治疗,并没有复杂的隐情。那么网络上被大量转载的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找到了最原始的报道,发表于大河报的一篇文章。记者发现,最初的报道用的是一个很平实的标题,《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而报道内容也主要是讲凌娟在患病后,丈夫如何推卸责任、放弃救治,并呼吁大家帮助凌娟。
刘广超是做这篇报道的记者,他表示自己当初写这篇报道是出于好心想帮助一下凌娟。可报道发出后第二天,刘广超就发现情况不对了。大量网络媒体转载了刘广超的报道,可标题却变成了“病人因欠五万手术费颅骨被取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刘广超说:“一看我心里咯噔一下,打开评论心里更凉了。好多网友可能就看了一个标题然后就开始骂娘。”
因为这个标题,医院和给凌娟做治疗的几位医生,遭受了许多误解甚至辱骂,承受了巨大压力。谭占国医生表示:“很多委屈,被冤枉的感觉,本来我们医院在她费用没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影响她的治疗。”
事实上,因为凌娟病情危急,从一入院医院就一直在全力抢救。手术后凌娟住院一个多月,这期间由于家庭问题,她的费用也一直拖欠着没能交上。同时,凌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急需继续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继续给她实施了正常治疗。
2012年底,凌娟出院。出院时,凌娟和家人努力把治疗费用5万多元钱补齐了,并没有拖欠医院费用。但是由于一直没能凑够二次手术的钱,所以术后一年多没有做颅骨修复手术。
一篇呼吁献爱心的报道,被转载时标题一换,就完全变味了。刘广超表示:“本来在这个救助过程中,医院是尽心尽力的,看到网站的一些标题党把这东西转成医院不负责任,他们心里也是很凉的,我作为一个记者,心里也是很凉的。说句实话,如果再这样进行下去的话,我们写稿子,包括医生做手术救死扶伤他也很胆怯的。”而谭占国医生则表示:“尤其在目前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断章取义误导误传,会雪上加霜。”
这个故事本来是说:医生护士救死扶伤高度负责,患者转危为安,家属感恩戴德。但是一些网站偏就有这样一些人,要为好好的新闻起上一个意思相反的标题,来博取更高的关注和更高的点击率,而对于由此带来的恶果却完全不顾。这种题不对文的新闻,在一些网站十分常见,把这些制作标题的人戏称为“标题党”,并对其深恶痛绝。“标题党”所为,显然是有意歪曲事实,误导公众。在净化网络空间的今天,对这些“标题党”也应该好好管一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