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巢湖蓝藻的出现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情,为了治理蓝藻,多年来巢湖所在的安徽省以及合肥市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可是巢湖蓝藻为何难以禁绝呢?
安徽巢湖水体出现严重污染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几乎每年的5-10月,巢湖蓝藻都会大面积暴发。为了治理巢湖,1996年,国家将其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2008年,安徽省政府提出了总额约500亿元的巢湖污染控制计划,并启动了一系列重大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十一五”期末,巢湖湖区整体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巢湖水污染有所控制。但是,困扰巢湖多年的富营养化顽症并未见根本好转,每年夏季,巢湖蓝藻都会集中爆发。
究其原因,巢湖江湖阻隔的封闭水域是加剧污染富集的主要原因,逐步消失的环湖湿地是加剧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而由面源污染长期积聚的污染负荷是造成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
环境污染分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如企业废气、市政污水的排放等等。面源污染也称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的冲刷作用下,汇入受纳水体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巢湖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种植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农业尾水。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表明,巢湖流域农业尾水中氮、磷含量很高,构成巢湖面源污染的主体部分。
编辑:刘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