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笔者想为大家安利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天堂回信》。
讲真,由于条件有限,笔者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并不多。但其他电影大多记忆模糊了,唯独对这部电影一直印象深刻,每次看都会哭得一塌糊涂,即使是多年之后,我已不再是个当初的那个少年。
这部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主演只有祖孙两个。讲述了五岁的孩子晨晨,由于父母出国工作,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祖孙两个感情深厚。
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是两个桥段,一是晨晨每天都骑着三轮车“把爷爷送到幼儿园”。另外一个是晨晨拽着一只红气球,接生病的爷爷出院。镜头中,只有一只红色的气球活泼地摇曳,小个子的晨晨甚至都没有问诊台的桌子高,却像个小大人似的自己来“接我爷爷出院”。
爷爷是一个邮差,有一次,收信人去世了,爷爷就带着晨晨将信用风筝送到了“天堂”。
晨晨问爷爷:“爷爷,天上有天堂吗?你死了也会上天堂吗?我想你怎么办?”
爷爷回答说:“那你就把信用风筝送到天堂,写上‘爷爷收’。爷爷是干这一行的,肯定第一个就看到你的信。”
后来妈妈回来了,祖孙俩的生活被妈妈带来的新理念、新习惯打破。爷爷为了让晨晨和妈妈更亲近,也为了减少矛盾,自己回到了郊区的老房子里去住。
后来,和大家猜想的结局一样,爷爷去世了。晨晨将写给爷爷的信,用风筝送到了天堂。
当时看这部电影时,便被祖孙俩之前的感情深深地打动,是触及心底的一种感动。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部《天堂回信》曾经获得过德国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青少年儿童影视中心奖、美国第10届芝加哥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荷兰第7届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伊朗第25届伊斯法罕儿童电电影节最佳导演金蝴蝶奖。
这许多国际奖项说明,人类最真挚的感情是没有国界的,是共通的。另外好电影终究是不会被埋没的。
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回过头来再看。今天的笔者倒是觉得《天堂回信》的导演和编剧未免有些残忍。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故事真是太过于悲伤,另外煽情也太过肆意,不够克制。
但不论怎样,这都是一部可以触及心灵的好电影。记得笔者曾经问过一位电影发烧友,他对好电影的定义是什么。他的回答就是,能够对情感和灵魂有所触动。对于这个回答,笔者也是十分认可的。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六一都会有不少动画片上映。今年也不例外,笔者翻了翻片单,六一当天上映的动画电影有《水果宝贝之水果总动员》、《反转星球》、《斗龙战士之星印罗盘》、《动植物大战》四部。看起来繁华的背后,笔者却相信这四部动画片中没有一部能够像《天堂回信》那样触及孩子们的心灵。
儿童片在中国生存艰难,有市场的原因、体制的原因、创作者的原因。这远不是一篇文章能够分析清楚,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如今的儿童电影制片厂,也只剩下了一具空壳而已。
而我们的孩子们,即使除了“喜羊羊”与“熊出没”,现在有了《大圣归来》,却也只是好莱坞似的的桥段与激烈的打斗场面。炫酷和热闹之后,能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什么?
前几天陪儿子在家里一起看了法国动画片《昆虫总动员》,全片没有一句台词,都是我在旁边在给他补充说明。只有两岁的儿子却看得津津有味。那也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了一只断了翅膀的小瓢虫的努力与成长。造型可爱,没有说教,将成长的道理都融入到无声的故事之中。
很期待即将上映的的《大鱼·海棠》,但笔者对它的期望并不敢太高。如果能够在视觉上复制《千与千寻》的奇幻便已经相当不错了。
有距离,有期待,也就有意味着有希望。希望当我儿子能够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那天,他看到的也是一部能够让他记忆深刻的、甚至是一生难忘的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