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皮
久居成都,四海奔走。
以广告为业,目下靠文创而活。

天气这么热,听几首慢歌消消暑

  七月天岂止流火,部分时段胆敢走出门去,大太阳下一走,片刻之间人就熟了。要是随身携有椒盐、孜然,洒点上身即可自给自足自助烧烤。城里又不比乡下,光膀子的话倒是凉快,存着羞涩心,脱之不宜,也不好意思。解决之道竟只是“出门上车扭空调,闭门冷气扮春秋”,靠听些慢调小曲来缓释焦虑。

  所听的歌呢,新旧杂陈,都是些舒畅的遐思,碰到快的,闭目塞听,尽量绕道而过,力求靠浅吟低唱让烦躁悄然淡去。常播的曲子逐一来看,悉数如下:

  1.程璧《当我寂寞的时候》

  程小姐的嗓音真是适合去唱类乎于岛歌的短奏,她确乎在日本也呆了许多年,纵使热烈,那热烈也来得淡然,没什么哗众取宠的傲娇劲儿。老是一把木吉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唱着她钟爱的诗句。偏偏又都是一些相对冷僻的诗歌,等她一唱,就鲜活起来。诗之于歌,本来也是传统,唱得出来唱不出来有很大差别。

  程选诗歌多数时候是情绪化的,不乏情爱,生涩抑或朦胧,到她口里皆成了她的情绪,简单编一下曲,马上摇曳多姿,竟好像那诗句是照着旋律写出来的,有着天生娴静的韵律。

  2.王建房《恓惶》

  建房这名字真是挺土的,陕西人,哪怕生在长安城里,似乎都不大讲究这些,比之于张楚、许巍、郑钧、蒋明这些老陕,王建房算不错的了,甚至还透着点后现代主义的味道——王梵瑞是个例外,不过王梵瑞的名字应该是后来改的,在凡字头上加出个林字,弄出点佛陀色彩——这应该是一拨人,年纪不相上下,混迹在西安之际,兴许多有过从也说不定。

  大家都离井别乡,王建房不走,他爱他的秦腔,“抽抽旱烟,唱唱曲子”似乎才是他的追求,要么在古城墙下溜达,要么就跑到延安去采风,这样的行为与喜好总归让那嗓子里面多出无限的血性。婉转可能谈不上,而一声到底的荡气回肠却做得相当纯粹。年纪摆在那里,字词中全是感悟,诸如“人们之间的误解,爱情之间的恩怨,你的大脑从来没有礼拜天”这样的沉思好像也不是仅仅是靠一点才华就写得出来的。

  建房还有一首《灞桥》,记不得哪里听到的了,一听即难忘怀,隔许多年才晓得也是他的作品,傻乎乎地又听了若干遍,总觉得意犹未尽。

  3.赵雷《80年代的歌》

  如果你是各类音乐节的忠粉,你迟早要在任何一个地方的露天舞台上邂逅赵雷,这个人半生倒有半数时间都在流浪,自北而南,自西而东,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忧愁虚构另一个世界的源起,本质上探究的亦还是爱与哀愁,是孤独的个体栖身天地间的风花雪月。

  他写《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也写他的故里北京《鼓楼》,都有些鞭辟入里,既不虚饰,也不逸恶,旋律都很简单,基本上听一遍就能跟着和了,但要是真拿把吉他自己来唱,就知道也挺难的。经历就是一首歌,旅程各异,你如何还原得出别人的起心动念?

  这一支短歌还只是小样,才49秒,还包括一句独白,那独白像一句废话,倒正是他的最好写照:这个,我觉得大家希望这个世界越变越好。

  4.衣湿&李伯清《走远了》

  李伯清可算川版赵本山,拉板车出身,一张嘴天花乱坠,说得比唱得好听,忧伤好像从来跟他是绝缘的。其实他也会唱,但这里没唱,仅仅是被衣湿邀过来做环境音,一唱一答,颇有些相声音乐的感觉。歌儿可一点也不相声,到最后那一句一句连绵而出的走远了走远了,终于堕入殇情。

  衣湿是个乐队,宜宾出产,几张专辑全是四川话,一些歌也蛮能闹的,等他们不想闹而只是想慢吞吞的用走远了来表达一下伤怀,即便这样的炎天,听到了,也好像万里长江第一城的漫天雨雾都汹涌逼来,让你在火锅烫完串串吃罢之际,一下子跌入生之忧思,明白四川话听起来有着幽默的感觉,本质上也可以缠绵悱恻。

  5.许飞《父亲写的散文诗》

  散文诗真是一个杂交的体裁,又不是散文又不是诗,或者说又是散文又是诗,照现在的理论倒可冠个好名:交叉跨界,属于先锋艺术了。但是既然诗能够写得飘逸,散文又可以写得端庄,何必做无谓的杂交概念呢。这样看这个术语也是老一代的产物了吧。

  许飞成名久矣,难得的是自来如一,既不想变大概也不大乐意去变。选秀多是昙花一现,闪烁至今的也不多,许氏也没有什么争议,风云随它,潮流亦随它,自持同时自负。那一茬一道兴起的,许飞之外,我们又还记得几个呢?

  就让她从来如此依旧如此下去吧,一任时光蹁跹,把岁月笑成一碗烈酒。

  6.马頔《皆非》

  在很大一部分人那里,马頔即便没有《南山南》他依然是他们心中的麻油叶,至于“頔”字究竟什么读音,什么寓意那不是理所应当关心的问题,他们所求的只是“小众”,惟其小众方有骄傲可言,一旦大众化得广场舞大妈都拿马頔做配乐了,热爱顿时土崩瓦解,觉得受了伤害,情感上吃不消。

  这是一个奇怪的逻辑,因之失声的音乐人也不在少数,马頔幸免于难,想必还有他在那个圈子少有的颜值担当。可惜到了这支新曲MV中,大家看到发了福的小鲜肉,多半还是会一声叹息吧。歌不差,名字却有些故弄玄虚,横竖天热,不知所云也是一种解脱。

  7.周深《大鱼》

  周深亦是选秀选出来的,属于中国好声音那英组小二班成员,腔调似乎都受了那大姐的影响,听《大鱼》有听《默》的错觉,二者都是电影插曲,插进电影的,画面感强烈在所必然。

  苦候了12年的《大鱼海棠》一当公映,马上毁誉参半,其实何必较真。商业电影本来工业化运作,哪怕能留得下一首歌,你有怨言,跟着词曲自我设定你想要的情节就是了。还嫌不够,不是还有一首陈医生的《在这个世界相遇》么。

  一个听友写过一段煽情话:愿漂泊的人都有烟抽、有酒喝,愿孤独的人都会唱歌。真遗憾啊,我连一首拿手的短歌也跟唱不了。半个七月过去,常听的短歌甚至连一张专辑都凑不出来。光景走到今朝,其实谁还会费心费力地去出什么专辑呢。demo当道的年代,一首歌就是一个世界,七支短曲也是七重天。这是我的消夏小品,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