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对于这个制造业高度发达、外来务工人口达2600多万的区域经济带而言,复工复产面临着产业链不通、工人返岗困难的两大难题,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深圳的这家医疗器械企业已经完全复工,满负荷生产。但就在不久之前,企业的负责人还在为无法复工而苦恼。
自己企业想复工,没有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就无法生产,这样的情况在大湾区并不是个例。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停摆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无法运转。如何让产业链贯通起来,从而解决数量众多的企业复产复工难题呢?
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珠海多个城市开始联手协作,针对制造业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把复工企业的需求信息在湾区城市间共享,建立中小企业诉求响应机制,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行动。在了解到美的连公司的诉求后,深圳市龙华区工信局联系了上游30多家供应商,政企携手,推动整个产业链尽快运转起来。
复工复产,20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如何尽快返回工作岗位?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工程——深中通道建设方就面临这一难题。深中通道建设工人上万人,春节后需要从家乡返岗的工人就有大约6000人,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联系返乡工人所在地政府协调合作。
但怎样在当前的情况下,让务工人员从全国各地安全地抵达工地,这又是一个新的难题。
为畅通复工渠道,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利用返岗专列、专车、专机等方式,接回外来务工人员。截至目前,广东省通过专列专车“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超过6.5万人。
把产业链打通、帮助务工人员安全快速地返回工作岗位,大湾区还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坚持“一企一策”,哪里遇到难题就在哪里突破。从“复工复产20条”“税务10条”,再到“金融暖企18条”“科技恵企17条”,在大湾区,一系列支援企业的“大礼包”,织就起一张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援企政策体系网络。截至3月8日,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8%,102家制造业重点企业全部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