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买短乘长”难在哪里?这是关键一招!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9-05-07 作者:刘远举

核心提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很多旅客“买短乘长”导致列车超载,为了运行安全,后续乘客全额退票。有旅客表示,后续预订的酒店和游玩计划都泡汤,损失惨重。对此,铁总公司表示:如果列车没有运输能力,将停止办理越站补票手续,并引导旅客按票乘车,如乘客执意越站乘车,到站后除补票外还将加收应补票价50%的票款。

五一小长假期间,很多旅客“买短乘长”导致列车超载,为了运行安全,后续乘客全额退票。有旅客表示,后续预订的酒店和游玩计划都泡汤,损失惨重。

对此,铁总公司表示:如果列车没有运输能力,将停止办理越站补票手续,并引导旅客按票乘车,如乘客执意越站乘车,到站后除补票外还将加收应补票价50%的票款。

对规则的破坏

在平时,买短乘长并不是问题,主要在长假期间才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矛盾。原因无外乎运力问题。但运力问题,必然存在。客流量有高峰和平时的差别,不可能按高峰来配置运力。

因此,这是一个零和游戏。你买到票,他就买不到,一部分人可以坐车,另一部分就不能出行。

所以,不下车,补票,本质上是利用先上车之便,作弊、破坏规则,把该上车的人挤下去,侵害了另一些人的合法权益。

一般来说,解决类似供求不平衡问题,可以依靠价格调整,但是考虑到铁路公共品的性质,春节返家、假期出行的需求,依靠价格调整是不公平的,所以,就只能按先来先得的方式公平分配,谁买到票,谁出行。

值得强调的是,“先来先得”指的是买到票,而不是上车的先后。对于铁路配票来说,对整条线路上的人,不管是始发站,还是途经站都是公平的。而买短乘长,就更倾向于始发站、大站,对途中站、小站是不公平的。考虑到中国的城市分布,实际上,就导致了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地域不公。

社会福利的整体损失

如果一开始就买不到票,消费者可以调整出行计划,不产生损失,不会造成浪费,但临时不能上车,接下来的酒店、景区、机票,损失惨重,社会整体福利都会有总量上的损失。即便铁总公司把补票的50%的额外费用全部给坐不上车的消费者,也不能弥补这个损失。

所以,高峰期间的买短乘长,单纯依靠补票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公平。

事实上,买短乘长比“霸座”产生的损失大,但引起的重视远不如“霸座”,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后者指向不守规则的个体,而前者更多是铁路部门在执法上的妥协。

严格执法是前提

铁路部门的妥协,有其客观原因。

火车上强制旅客下车,会产生很多麻烦。比如,警方上车带人下去,考虑到火车经停站往往只有两三分钟,这种执法根本不可能。

譬如,此次假期中出现列车超载的淄博火车站,其客运车间主任刘晶莹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如果平时出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会协同公安一起劝解旅客下车。但如果有300多名旅客持短途车票拒不下车,工作人员劝解旅客下车的工作难度非常大。”

但另一方面,铁路部门执法,在检票口禁止乘客进入,却相对容易。此消彼长之下,铁路部门就顺水推舟,对买短乘长的行为以罚款了事。潜台词就是:“你要作弊,你要侵害另一个乘客的利益,我也没办法,你把钱给我就行”。这就是买短乘长的经济成本本质。

于是乎,公众为了公正的强烈呼吁,最终以罚款这种粗放的解决方式告终,显然,不管在逻辑上还是情感上,都是说不通的。其效果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按照逻辑分析,火车上、经停站执法,的确存在困难,考虑到高铁安全,这种事情,也不适合激烈执法。

但是,不在高铁上执法,不等于不作为,也不等于不能换一个地方严格执法。譬如,到了目的地的出站口,执法就相对容易了。只要在目的站严格检票,对逃票者实行严厉惩罚,形成极大的威慑,再附之以典型案例的报道,形成共识,买短乘长这种“霸王餐”的行为,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当然,严格执法,可能还需要一些法律上的调整,但是,这并不是难题。真正难的是,推动力哪里来?

寻求法律的推动

如果一家电影院,前一场的观众拒绝出来,后面的观众无法入场,电影院恐怕不能仅仅退款那么简单;同样,如果一家酒店,前一天的旅客拒绝退房,后面的旅客无法入住,恐怕也是无法仅仅退款了事的。

由此及彼,推动买短乘长的解决,动力在于消费者根据合同、依据法律,向铁路寻求索赔。“我买了票,有人不下车,我上不去”,这不是不可抗力,而是铁路部门缺乏基本的维持秩序的能力。没做到,就该赔酒店、机票等损失。有了这个法律逻辑之下的推进,铁路部门就会严格执法。

所以,解决买短乘长,最终的办法,还是消费者寻求法律的帮助,推动铁路部门在目的地严格执法,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首发于央视网《见识》栏目,可关注微信号“央视网”查阅。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