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低龄化 家庭悲剧的社会延伸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9-01-18 作者:沐城

核心提示:“啥家庭啊?”这句源自网络的调侃,放在有些家庭却显得悲凉。

1

“啥家庭啊?”这句源自网络的调侃,放在有些家庭却显得悲凉。

甘肃庆阳的小女孩被打伤事件近来牵动着大家的心。受伤的小女孩八岁8岁,一个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遭到了难以承受的摧残。受伤女孩的爷爷80岁,一个原本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背负着生活的压力,肩负起抚养“独苗儿”的重担,同爷爷一同抚养女孩的还有76岁的奶奶。女孩的爸爸今年40岁,按照当地村里人的说法,他脑袋有些“不灵光”。女孩的妈妈七年前回到娘家后又改嫁了,是否经常能够回来看望女孩,我们不得而知。而从女孩生活境遇来看,我们似乎也可想而知。

受害者的家庭情况可谓让人揪心,“施暴者”的家庭又是什么样呢?7岁的马某是伤害女孩的两名男孩之一。平时照顾他的是他60岁的爷爷。马某还有一个5岁的弟弟,也由爷爷照看。马某的父亲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妈妈在4年前也离开了家,外出打工了。

两个不同的家庭,一种相同的模式。在这种家庭模式中,养家糊口显然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受伤女孩的家里主要靠养十几头猪来维持生计,剩下的就是靠每个月的补助金度日,维持生计已够吃力。由于年龄差距太大,祖孙之间的代沟是显然存在的。“只要有电视,他俩就都老实着呢,回家了就不写作业不看书了,我也不认字,能给他俩把饭做了就不错了。”马某爷爷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祖孙之间缺乏沟通,也就必然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父母的教育缺位、爱的缺失,没有人修正、浇灌的“小树”要直立生长可能性很小。

当马某的爷爷得知了伤害事件后,当即就把孙子狠狠地揍了一顿。可以看出,马某的爷爷是十分愧疚的,但解决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这样的“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影响着马某,塑造着他的行为方式。这一点,在此次伤害事件中表现得也比较明显。按照当地教体局的通报所说,女孩被打是因为偷拿橡皮和借了一元钱没还。马某就用了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这和平时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

此次伤害事件,马某和另一名男童因年龄原因而“豁免”,但二者若是以成人身份做出此事,一定会得到法律应有的处理。这难免不引发人们对犯罪低龄化的思考。

就在上个月,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发生的“男孩弑母”事件并未走远。12岁的男孩杀了亲生母亲后,还隐瞒称“妈妈外出了”。而在被发现之后,这个男孩则谎称“母亲是自杀”,在指认现场的时候还笑了出来,并表示“杀的是自己的母亲又没有杀别人”。

如此残忍的手段、如此沉着的处理方式、如此泯灭人性让人难以联想犯案的是一个12岁的孩子。而这起案件背后的家庭与此次女孩受伤事件的两个家庭又如出一辙。事情的结果,也是因为男孩年龄原因而未受到任何处罚。

抛开这些个例,在犯罪低龄化情况频发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低龄犯罪儿童背后连带着一个不幸的家庭环境。而因“孩子”身份犯罪得不到法律制裁的情况发生时,我们的舆论经常走的路径就是呼吁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不让法律成为“低龄恶魔”的“保护伞”。

但观察低龄犯罪时,法律往往是保障手段和强制方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孩子“犯罪”的背后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家庭悲剧的社会延伸。

本文首发于央视网《见识》栏目,同时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央视网”查阅。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