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8-11-5 作者:敬一山
核心提示:最近,湖南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权籍调查科的一份奇葩承诺书,在网上很火。
编者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社会的活跃细胞和重要基础,基层的治理水平尤其是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攸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法治化进程。
这些年来,基层治理有长足进步,但不能讳言,诸多顽疾犹在,譬如,粗暴执法、公权私用、有法不依等不一而足,发达的互联网生态则全方位地将这种冲突展示在社会面前。央视网《见识》栏目刊发《基层治理观察》系列文章,多角度透视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建构更加法治化、制度化的基层生态。
今天为您刊发第四篇文章:《形式主义的病根》。
形式主义的病根
最近,湖南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权籍调查科的一份奇葩承诺书,在网上很火。
这些公务人员一本正经的签字承诺,今后“杜绝开发商请客吃饭与办证速度挂钩”“杜绝交100元钱才能办证”“杜绝外出吃饭叫美女作陪”“上下班坚决不迟到早退”……
衡阳这个权籍调查科平时是否就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官方的深入调查。但对这个奇葩承诺书,其实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观察视角——这是基层应上级要求作出的自查自纠报告。也就是说,这是用形式主义来应对上级部门形式主义的要求。
这当然不是要替基层部门说好话,而是要正视一个现实,基层的很多奇葩行为,病根其实是出在上级部门的奇葩要求。
按理说,如果上级部门查实这个权籍调查科真的存在接受开发商请客吃饭、收钱办证、让美女作陪等作风问题,完全可以直接启动问责。如果不知道有没有问题,也不去实际走访调查,就直接让下级自查自纠给个保证,那不就是形式主义么?
这不是个案,现实中上级部门对下级的指挥或监督,很多时候造成的效果,就是形式主义来形式主义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却白白耗费了很多时间精力。
不久前就有媒体报道,基层社区干部现在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加了太多的微信工作群。上级每个部门开展一件新工作,就要建一个群,有的社区干部手机里同时加了几十个微信群。这些群里因为经常有通知、有要求,社区干部还不能不看,于是随时要刷着几十个群,疲于应付。
基层工作人员的职责本来是要推动政策方针的落地,工作的重心是现实而不是纸上。如果大部分的精力要耗费在各种微信群、各种表格、各种总结报告上,就是一种人为扭曲,就是在逼着基层人员每天干着形式主义交差的事。
上个月,《半月谈》杂志还报道一个案例,中部某县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他曾熬一晚上做材料,就为给领导汇报。他的原稿本来是基于自己的工作和感悟,可是有关部门的干部没通过,连夜要求他改稿,“修改的不是我具体怎么工作的,而是哪些地方需要体现领导的讲话精神。”
这样的案例,在基层有着广泛共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人员直接面向民众,上级部门的各种精神指示要出成绩,都取决于这“最后一里路”。
重视本来是应该的,可是如果上级重视的不是最终端的民众感受,而只是如何去向自己的上级汇报,那就会扭曲考核生态,整个被形式主义贯穿,层层欺骗,甚至一些反形式主义的措施也变成形式主义。
或许正是因为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督查检查)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地方和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既不利于集中精力抓落实,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这对于病情的诊断很是精准,在通知中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比如,提出考核主要看工作实绩,不能一味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不能工作刚安排就督查检查、刚部署就进行考核,不搞花拳绣腿,不要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
应该说,这些道理都不难理解,关键在于执行中怎么切实转变过去的做法。
要治好基层形式主义病,关键要上级勇于对自己开刀。如果对基层工作好坏的评判,不真正走进基层,不去实地观测,而只是坐在办公室等报告等表格,那就很难杜绝形式主义的汇报。这样的机制,只会害苦那些真正想做事的,而让那些善于浮夸吹牛的人投机。
基层人员工作作风如何,民众最有体会。如果把考核权交还一些给老百姓,工作人员的升迁或者绩效受民众评估影响,那基层人员就一定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而不是填表格、写报告去投上级所好。这才是治疗基层形式主义病最有效的药方。
本文首发于央视网《见识》栏目,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央视网”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