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马克龙的政治雄心对中国利弊几何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任孟山

核心提示:作为今年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也是十九大之后首位来访的欧盟国家元首,马克龙此行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马克龙结束了三天的访华之旅。

作为今年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也是十九大之后首位来访的欧盟国家元首,马克龙此行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年富力强的马克龙政治雄心勃勃,甚至有人认为他具有“戴高乐的气质”。虽然这个断语下的明显过早,但可以说明的是,马克龙的政治雄心在实践的推动下,目标明确且已经被很多人所认可。

从国内施政来看,马克龙的风格以攻势树立执政权威。在短短半年之中完成难度较高的劳动法改革,推动法国的经济文化理念的转变,即不是纠缠于如何分配现有的奶酪,而是着眼于如何加工与生产出更多的奶酪。

这当然需要中国的参与。一方面,这种参与是中国资本的进入与扩大再生产。马克龙去年虽然提出了要提高中国资本进入的审查力度,但中国资本的体量与力量是法国无法拒绝的,不仅是生产“法国奶酪”的问题,还有增加法国工作机会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何缩小中法之间36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是马克龙需要直面的问题。中国是法国的最大贸易逆差国,贸易平衡需要法国自身努力,比如,马克龙来访带了一干企业家;也需要中国的协助,比如,马克龙跟中国企业家的小范围会见、对话等,以及与官方的各种协商对话等等,都是体现。

在外交层面与国际关系角度上来看,马克龙对法国的政治定位正如他访华前接受媒体采访所言:“自我当选之日,我就希望法国传递重建欧洲的信号……如我所知,中国希望一个强劲稳定的欧洲,成为其现代化进程的合作伙伴。这也是我的目标。”

目前的国际政治局势,给了法国在欧盟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的短期历史窗口。第一,英国脱欧使得欧盟更加倚重法德联盟这个发动机,英国脱欧使得法国的重要性在欧盟比重相对提升;第二,德国默克尔联合小党执政的问题,将会掣肘其在欧盟方面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第三,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战略全球收缩,使得法国声音在欧洲和世界将会有更多人愿意听。

这些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改法德合作在欧盟中发挥作用的世界“刻板印象”,即德国主导、法国跟班,虽然谈不上抢班夺权,但会让法国的大国形象更明显。

在欧盟之外,马克龙的外交理念中维护多边体制、多边主义、全球化,与中国具有共通点。

正如他与习近平主席会谈中所言:“双方在多边事务中理念相通,保持着密切沟通协调,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化稳定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开展了良好合作。法方重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增进两国合作,认为这极具战略意义。”

概而言之,马克龙的政治雄心包括内政与外交两个部分,内政力求做大蛋糕,进而提升法国全球竞争力;外交部分又分为欧盟与世界两个部分,他要“重塑欧洲”,又要“多边世界”,提升法国在欧洲与全球的影响力。

从马克龙的政治雄心而言,其中的每个部分都包括有利于中法关系良性发展的要素与逻辑,或许在某种意义上讲,就当下的国际政治局势来说,中法关系有所强化有其必然。

当然,也必须说明的是,中法之间的有些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消除,比如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识,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等,所有这些,都是中法关系持续龃龉之处,甚至在国际政治气候变化之时,可能有所强化。不过,整体而言,中法关系机会大于风险,利益多于矛盾,战略高于战术。(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员、资深新闻评论员)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