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四川实践
□本报记者 董世梅 熊筱伟 朱雪黎
新理念 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新产业 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新生活 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企业数量从89家减至14家,相关产值却从几亿元跃升至20亿元。这是江油市整顿“小散乱”碳酸钙企业带来的“一减一增”。
“减”的是低端产能与困扰小镇居民的噪声和粉尘,“增”的是新工艺、成倍增长的企业效益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增”“减”之间,凸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重。
这是四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思想以及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四川以“功成不必在我”和“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劲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48.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开绿色发展新实践。
5年来,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生根发芽——四川着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治蜀兴川各领域全过程,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
5年来,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加速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速发展,能源结构加速切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实现了越来越多的有机契合、相互促进。
5年来,绿色生活方式渗透百姓生活——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
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巴蜀大地“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四川经济正澎湃着强大的绿色发展动力。
新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是要金鱼溪,还是要造纸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宜宾县龙池乡阳荷村选择的是后者。上世纪90年代,超过60家土法造纸厂出现在村口金鱼溪边。村民钱包一天天鼓起来,溪水一天天浑浊下去。转机出现在今年,所有土法造纸厂被关停。“现在要把河道清理干净,好养鱼。”村民李文说。
村庄转变的背后,是发展观念的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刻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升的发展大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中央的部署,四川都有强有力的回应。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四川省委将工作指导思想调整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强调速度到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词句调整之间体现的是四川省委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部署,尤其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决心。
重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四川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2013年5月,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强调,不以牺牲环境、损害社会和谐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2014年2月,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2015年11月,“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2016年7月,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要环保,环保要经济。思路的转变,源自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照,更源自对四川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立足发展看路径,四川经济已经迈上3万亿元台阶,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实,加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绿色发展是应有之义;
立足转型看方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是四川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
立足优势看潜力,四川为全国3大林区、5大牧区之一,四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水能蕴藏量,掘金绿色经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将汇聚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立足长远看必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四川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必须世世代代传承和守护好这份宝贵财富,肩负起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长尹力强调,要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着力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和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澎湃绿色发展动力,四川坚持问题导向,长短结合。既针对当下问题,做好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更立足长远,着力增强新动能,围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澎湃绿色发展动力,四川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既强调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又强调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注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