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新生活: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问题关系民生大计,生态质量凸显幸福指数。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社会越发展越进步,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的渴望越强烈。
把绿色发展作为四川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四川省委强调,要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是顺应民生需求之举,也必将从根本上凝聚起推动绿色发展最广泛的共识,汇聚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绿色动力。
共建方能共享。全民参与,大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到每一个自然人。
新理念引领绿色新生活。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不久前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明办在四川省发起倡议,针对餐桌浪费、包装过度、极少数人生活奢侈等现象,集中在各级单位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引导崇尚自然简约生活方式。
推广垃圾分类,成都市教育局、市城管委近日联合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并分步实施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全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分类收集与处理。
新思路创造绿色新生活。变废为宝,做好资源循环利用。在车库顶上种菜,一年“消化”上千斤厨余垃圾,是成都市肖家河街道兴蓉南一巷7号院的“绿色新生活”。“厨余垃圾堆肥做肥料,垃圾房干净了,种的菜天然又健康。”居民梅全太是小区农耕队的队长,2014年试水运行至今,小区23户陆续加入,垃圾分类逐渐推开,菜园也搞得有声有色。
新模式刷新绿色新生活。悄然走红的共享单车,改变了很多四川人的出行方式。仅半年多时间,成都已拥有50余万辆共享单车,注册超过460万人,日均骑行300万次。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共享单车骑行次数和时间等均居全国城市第一。在此背景下,成都市一季度汽车尾气减排量创下近年新高。
“共享经济”模式还在扩容。共享单车外,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一大批新事物在四川涌现。月初,四川省直机关启动新能源汽车自助分时租赁应用试点,推广共享新能源汽车。首批试点有约20家单位,各点位设置6-10个充电桩,配备3-5辆电动汽车,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电动汽车自助分时租赁和自有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试点单位间,电动汽车可实现互联互通。
新技术服务绿色新生活。推广垃圾分类,泸州着力智能化探索。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城管局引入一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系统,包含4个分类可回收箱体、2个分类箱体和一台垃圾袋发放机。“居民手持垃圾投放智能卡,在箱体前轻轻一刷,正确投放相应垃圾,智能卡会自动进行积分,通过积分可以换取奖励。”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他们外出学习的新模式,希望今年打造4个智能化精品示范小区,之后向全市推广。
新消费助推绿色新生活。清洁、便利、花钱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购汽车时更青睐新能源。而这种绿色消费新势力,也正在深刻影响行业生产和发展。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1.45万辆,产值达1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2万辆,产值突破200亿元。
绿色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从每一件小事抓起,把绿色低碳理念渗透进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绿色发展社会风尚,四川势已成,风正劲。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力,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四川人共同的愿景与行动,将汇聚为加速迈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