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志】孙政才发迹史:学而优则仕 43岁成正部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7-07-24 作者:原野

核心提示: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关于选人用人问题、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问题在两次巡视中均有提及。特别是在巡视“回头看”中,中央巡视组在反馈问题中,措辞相当严厉,尤其是关于“清除‘薄、王’思想遗毒不彻底”的表述,引发外界不少联想。

1

7月24日下午,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鉴于孙政才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

这一消息并不意外,多日前坊间关于孙政才政治前途的讨论已经颇多。

回首孙政才从政生涯,这位“60后”高干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前程被普遍看好,甚至一度引发外界颇多猜测。

但事实证明,反腐一直在向纵深发展,无论是涉腐官员级别多高,都逃不脱反腐之网。

39岁的副省级干部 

孙政才政治生涯的关键词是两个字:农业。作为学者型官员,他从农业起步,并在农业领域达到个人从政后的一个高峰。

1963年,孙政才出生在山东荣成市一个叫五龙嘴的海边村,1987年,他自北京农林科学院毕业后,便留校工作。从玉米研究室副主任、土肥所所长、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孙政才一路升迁。

1995年,孙政才升任北京农林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并成为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长。

期间,他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学而优则仕,1997年,孙政才迎来政治生涯中第一个转机。当年,农学博士孙政才被调任北京“京郊粮仓”顺义县,出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北京农林科学院,孙政才正式从学界转入政界。

之后顺义由县改区,在北京市地位上升。孙政才也从县长转为区长,随后又升迁至区委书记。

2002年是孙政才又一个转折点,当年,北京市委常委改选,按照差额一人的规定,市委将孙政才增为候选人。作为所有候选人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者,一开始,孙被普遍认为是陪跑角色。

但最后的结果出乎意料,年仅39岁的孙政才当选为北京市委秘书长,进入北京市委常委序列,晋升副省级干部。

43岁擢升正部

在北京市委秘书长位置上工作了四年后,2006年,孙政才回归农业老本行,出任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是年,孙政才43年,成为当时中央部委中最年轻的“一把手”,一时有“少帅部长”之称。

彼时,农业税刚刚取消,农民告别了几千年来“纳皇粮”时代,农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粮食连年增长,农民增收迅速、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部长,孙政才颇受关注,频频亮相各大媒体,这是他从政经历中比较活跃的一段时期。

2009年,孙政才卸任农业部长,出任吉林省委书记。在主政这个农业大省期间,孙政才提出建设“五大一强”的发展战略,即把吉林建成粮食、牧业、林业、北方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

在孙政才的规划中,作为主要粮食主产区,吉林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保障、科技创新、制度支撑“四个体系”,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科技支撑、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装备技术水平、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和合作经营等方面的转变,真正实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在吉林省的历练,孙政才迎来事业的高峰,2012年,他从东北来到西南,出任重庆市市委书记,并顺理成章地进入中央政治局。

众所周知,由于“薄、王”问题,这个直辖市一度备受关注,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全国舆论焦点。孙政才初到重庆讲话时称,中共中央决定他到重庆工作,能为推动重庆改革发展造福各族人民尽一份力量,他感到非常光荣。他有做好工作的坚定信心,同时深感担子很重责任很大。

孙政才进一步表示,他一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亲民之心、常立奋进之志、常存敬畏之念,做到政治坚定、工作勤奋、作风务实、生活简朴、严谨自律。

54岁走向仕途终点

主政重庆期间,孙政才行事低调,极少接受采访,即使每年两会期间,孙政才也很少在媒体上露面。

但中央巡视组两次巡视让山城以及孙政才再次进入舆论视野,甚至一度成为焦点。

2013年5月29日至7月29日,中央第五巡视组对重庆市进行了巡视。

巡视组组长徐光春指出,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对一把手管理监督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信念动摇、思想滑坡、道德失范,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隐患,“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方面,“四风”问题仍然存在,顶风违纪案件还有发生;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选人用人的一些习惯做法不当,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规范,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对此,孙政才表示,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中肯、深刻,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

他说,要把整改工作与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我们工作的改进、作风的转变,给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使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但从之后的实践看,这份答卷显然不及格。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6年11月6日至2017年1月5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重庆市开展了巡视“回头看”。

巡视组指出的主要问题有:党的领导弱化,担当意识不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差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偏差,选人用人把关不严,一些干部“带病提拔”。

党的建设缺失,市委以上率下抓得不够“严”,党口部门和区县党委抓得不够“专”,基层党组织抓得不够“实”。

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重点领域腐败问题突出,一些领导干部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

上轮巡视发现的一些重点问题整改不到位,清除“薄、王”思想遗毒不彻底,国企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关于选人用人问题、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问题在两次巡视中均有提及。特别是在巡视“回头看”中,中央巡视组在反馈问题中,措辞相当严厉,尤其是关于“清除‘薄、王’思想遗毒不彻底”的表述,引发外界不少联想。

孙政才回应,对巡视反馈的问题、整改意见和要求,严肃对待、诚恳接受、照单全收、坚决整改。

孙政才再次引发媒体高度关注已是半年后,7月15日,重庆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宣布中央决定:孙政才同志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敏尔同志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在此次会议上,主持会议的是重庆市市长张国清,孙政才不合常理地没有出席。彼时,外界已经对此多有猜测。

如今,靴子落地。 54岁的孙政才的政治生涯划上句号。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