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范雨素吧

来源:央视网 作者:原野

发布时间:2017-4-17

核心提示:“兴奋”这个词非常传神,它很精准地反映了很多媒体的心态,犹如一群猎狗,面对突然出现的猎物,眼冒金光,口水直流,蜂拥而上,瞬间将之撕咬地干干净净,连一根骨头也不会留。

1

《我是范雨素》文章截图

昨晚,有个外地的记者同行问我,能不能联系上范雨素?我回答,不能。我说,我们没有派人去采访,也不打算去。

他似乎有些小失望。其实,这位记者自己也没什么动力,他不知道还能问什么,可是又没有办法不去(采访),因为听了范雨素的事后,“领导很兴奋”。

“兴奋”这个词非常传神,它很精准地反映了很多媒体的心态,犹如一群猎狗,面对突然出现的猎物,眼冒金光,口水直流,蜂拥而上,瞬间将之撕咬地干干净净,连一根骨头也不会留。

话糙了点,但理是这么个理。有些人可能会不服气,搬出“公共服务”的大旗给自己壮声势,对社会个体公然地骚扰振振有词。

常见的解释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且不论公众是否真得有这样的需求,媒体从来都没有权力以“人民的名义”对私人生活进行这样赤裸裸地展示和践踏。这两天,为了应付源源不断地来自出版社的编辑和媒体机构的记者们,这个可怜的育儿嫂的生活完全地、彻底地被打乱,已经无法正常上班了。

还有更加高尚的说辞。譬如,帮助社会弱者甚至“改变当事人命运”。当初,在炒作余秀华时,你们也这样说,但在那个“有话题的诗人”的剩余价值被榨干后,你们转身就走,没一个回头的。

如果真得关心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命运,不必长枪短炮地将范雨素围个水泄不通,就在范雨素所在的北京皮村,有两万多名像她一样甚至比她生活更为艰难的打工者,他们的生活中有一大堆现实的问题,需要社会关心、关注却少有人理睬,麻烦也采采他们,听听这些“沉默的大多数”的心声。

1

范雨素资料图

范雨素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个来自“底层的弱者”对文字改变生活没有抱丝毫希望,她只是想每天工作后自在地读书、自由地写字。不要因为你的世界观里只有名利二字,就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也不必摆出一副严肃的姿势,因为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无法掩饰你啃人血馒头时那丑陋的吃相。

拜托!放过人家吧。

今天早上,又看到《我是范雨素》的首发平台“正午”的负责人谢丁关于此事一个态度,当同事建议他邀请范雨素做个直播或座谈时,他犹豫了一下说,这样做会不会有一些猥琐。最终,他们放弃了。

幸好还有这样的犹豫,因为在这个媒体操守江河日下的年代,这样的媒体人倔强地坚持着媒体基本的原则和伦理,为这个群体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最新的消息说,范雨素不胜其扰,社交恐惧症已经转成抑郁症了,不得已躲进了附近的深山古庙中。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那部著名的电影《飞越疯人院》,我们不希望范雨素像迈克•墨菲那样最终屈服于疯人院中病态的世界,愿风雨过后,这枝田野中的野草还能够自由生长。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