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从积跬步始 公信方能至千里 ——“农民无证收玉米案”深思考

来源:央视网 作者:原野

发布时间:2017-02-17

核心提示:无论是“农民无证收玉米案”还是“天津大妈非法持枪案”,都折射了我们对于个案的态度远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实践的表现也反映很多人对于个案之于法治全局的意义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1

王力军终于恢复了清白之身。

今天,“内蒙古农民无证收购玉米获罪案”再审宣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改判王力军无罪。

之前,王力军因为未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擅自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附近村组收购玉米,将所收购的玉米卖给当地粮油公司。去年,这位农民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这个案件让我不自觉地联想到去年另外一桩备受关注的案件——天津大妈非法持枪案,后者因为摆射击摊,打气球的枪被鉴定为“枪支”而被判三年半有期徒刑,后改判为缓刑。

 因为迥然于社会普遍的认知和常识,两案最初的判决都曾引发巨大的争议。好在,最后的改判给了当事人一个相对公正的结果。

 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之欢呼,因为它们带给社会的冲击远比案件本身的曲折更为复杂。

当然,每个人对于过程和结果的感受和评判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会认为司法知错立改体现了法治的豁达和进步,也有人会认为这是司法受舆论裹挟的被动之举,可能还会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媒体狂欢下的个案炒作,无涉法治大局。

 但是,有一点应该可以成为共识,那就是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是我们每一个个体最值得也最应该信赖的堡垒,也是这个国家制度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千方百计推动司法公正,使法治成为良善之治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当成为你我的共同目标。

问题是,法治的征途从来就是一条漫长艰险的道路,但在我们这个崇拜“速度”的国度,恨不得一日千里,还没出发就已经将到达日期定好了。

那完善的法治如何而来?整体性的制度框架自然重要,但实践中不折不扣的执行与落实更为关键,再说白一点,法治的大厦就是靠一件件个案的审判建起来的。

因此,司法者应慎之又慎,尽力让每一次审判都能扎扎实实,才能保证法治大厦的稳固。

从这个视角看,无论是“农民无证收玉米案”还是“天津大妈非法持枪案”,都折射了我们对于个案的态度远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实践的表现也反映很多人对于个案之于法治全局的意义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从微观上来说,再小的个案也关系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审判者都应对人民授予的权力始终充满敬畏。

从宏观上而言,每一个个案都是法治建设万里长征中坚实的一步,尤其是类似“农民无证收玉米案”这样的个案,它带给社会的冲击则更为剧烈和直接,它所引发的法治思索更为深刻与持久,它给予社会的法治教育更为广泛与深远。因此,其结果是正导向还是负能量就尤为意义重大。

 最后,套用那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国法治的进程就应该从积跬步开始,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司法的公信和良善的法治才能真正到来。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