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时间的历练使我们变得更加博学、睿智和自信,使我们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对家人、对科大、对国家的责任。”这是吕松在博士毕业典礼上吐露的心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回顾吕松求学这几年的经历,他的学识、品格、梦想无一不在诠释着这句话……
为学应须毕生力
攀登贵在少年时
2014年,吕松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新能源方向的研究。
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吕松做了一个基于“塞贝克效应”的温差发电项目。
由于课题组设计的特殊结构,装置对冷端温度和散热有特殊需求,实验室的设备达不到实验设计时的要求,实验结果不尽人意,也与模拟结果相去甚远。
时值冬日,合肥正好下了几年不遇的大雪,吕松兴奋至极,请示过导师后,他发动实验室全体同学,把整套实验设备搬到了室外。
在雪地里蹲了四天后,吕松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验结果。
凭借这股刻苦钻研的精神,他科研成绩显著:发表SCI论文9篇,申请国家专利10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2项,参与编写本领域专业著作2部,担任过《Applied Energy》《Energy》《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等期刊审稿人……
关注社会热点
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
吕松在研究常温热电材料时,正值国内掀起共享单车热潮。因为运动发热出汗,绝大多数人在骑行时不愿意佩戴安全头盔,使得我国自行车事故伤亡率大大高于强制要求骑行佩戴头盔的国家。
吕松由此萌生了运用热发电技术开发一款自发电智能头盔的想法。
为了解决热电材料效率低下的问题,他主动联系了全国18家研究热电材料的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帝国理工等国际知名高校在此领域的学术泰斗,与他们交流探讨。
终于,他成功开发出利用人体骑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发出电力,并给予智能警示的自发电安全头盔。
这一发明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最高奖全国特等奖,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获得金奖。
“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真正改变人类生活,才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
作为中国志愿者协会注册的志愿者,吕松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学校公共服务工作,为公益爱心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献力量。
他参与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创客中心和校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的创建、宣传和服务工作,得到师生们的广泛好评。
受学校公派赴美留学期间,他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纽约教育组志愿为留美学生提供文书审理服务,积极参加华人社区服务工作,得到美国纽约州议会表彰,获得“优秀学习和杰出社区服务奖”。
用科技成果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
吕松始终不忘初心
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