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民工过着“候鸟”般的生活:家在乡村,工作在城市。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度过,但享受不到城市的福利保障,
如何突破城镇化“最后一公里”的困境,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以后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社保问题、住房问题等,成为新型城镇化改革的核心目标。
我国正在经历一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由18%提高到54.77%,城市建设与管理面临着全新而艰巨的挑战。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到2014年增长到2.53亿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将增长到2.91亿人。这意味着目前全国每5到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截至目前,全国25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意见,还有一些城市提出积分落户制度。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能不能把居住证制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安排及其中央和地方共担责任的分担上。
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在公安部户籍登记的技术处理上,分分钟可以实现,但是,能否让新进城落户的农民享受到真正的城市福利待遇,让阳光照进最深处,才是改革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