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 卫生部药政司司长郑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法司副司长许嘉齐21日做客新华网,全面解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访谈中郑宏司长表示,要通过基本药物的推广,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医生的用药行为。同时,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以药养医”现象。
[主持人]实际上从今年初的新医改开始,到现在我们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这样一个制度我们可以想见他肯定对我们通常所说的“以药养医”的现象起到很好的缓解和规避作用。但我们看病时都有这种体会开药方的时候笔是拿在医生手里,他开目录药品我们会得到实惠,但是他如果说这个药品对你治疗这个病不会起到特别好的作用,你开这个药吧,这个药没准更好一些,实际上他的一支笔,一张嘴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药品的判断,那我们怎么规避这种现象呢?
[郑宏]刚才许司长讲到了,制度在推进过程中要跟相关的制度建设做好衔接,共同推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基本药物,医药医药,有药还要有医。一个患者到医院来的时候用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于现在治疗手段也比较多,有些方面可能不一定要通过药物的质量就能够达到缓解或者是治愈临床的疾病的。当然你刚才讲的问题也是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被赋于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基本药物的推广,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医生的用药行为。
“以药养医”政策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在50年代我们国家医药资源匮乏的时候,医疗机构在日常的看病过程中药品收入支撑着或者说是维续着医疗机构的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现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以药补医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老百姓的生活在不断的改善,但是医药的负担却在不断加重。所以这次医改提出要把“以药补医”的机制进行转变。过去医疗机构的投入是三条渠道,一个是政府投入,这个投入的比例很小;一个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获得一些收入;同时,很大的一块是靠药品收入的加成部分,就是刚才我们讲的,药品进来以后加上15%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这样的加成收入来维持医院的日常运转。这次通过医改收入渠道改变成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两个渠道。因此,这次医改跟上世纪90年代的医改还有一个不太一样的地方,或者说是一个亮点就是政府新增8500亿来作为支持医改的保障措施或者说是条件。这不单纯地是说拿出多少钱来补这个零差率,但是从政府的投入来看实际上是从各个方面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的运行。
[主持人]实际上刚才我们谈到了让医生尽量地开基本药物目录?
[郑宏]不是尽量,是优先,优先选用基本药物,这个优先就是刚才你担心的,不开基本药物,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上基本药物的遴选要选得比较科学,能够满足临床的基本需求,因此也是为什么我们基本药物目录要定期调整呢?定期调整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实际上基本药物的收录的品种要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不断推陈出新。
[许嘉齐]实际上,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合理使用的制度是建立在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行政强制,单纯的号召。不是这样一个基础,它是一个科学的、诊疗规范下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在目录确定的时候,它就是要根据每一个疾病的治疗,诊断很清楚,诊断没有任何失误的话,按照我们现有的科技水平下,哪一个药物是应该最具风险效益比、成本效益比、最安全有效,这个药物就应该优先使用,这个药物就被选为了基本药物。这是建立在科学的治疗学基础上所确定的目录。
那么确定了目录后续就要有一套优化和规范合理使用的配套措施,这个制度不是没有基础的,是有基础的,所以我们相信这个制度的设定随着它不断的完善,它所按照科学规律所制定的基本药物医务人员是会有积极性,遵从科学规范、科学规律来使用药物。如果有不按科学规范来做的会有相应的一套制度来管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疾病的复杂性,有些我们在临床中有划为一线药、二线药还有三线药,还要根据病人本身的疾病情况来确定使用药品,这是一个综合的管理。
[郑宏] 另一方面,除了医疗机构以外,医生的用药行为要通过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规范,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引导。我们在宣传基本药物制度时恐怕也要对群众进行引导,估计有些老百姓长期形成了用药习惯,这个用药习惯不能说是不好,但是它确实不符合我们比较规范的医疗、治疗程序,他认准了一个药就吃。
因此,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引导,我刚才给你的目录不光是医疗机构、医生们要有这个目录,希望我们在随着对文件、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我们要组织各方面的讲座,通过科普的手段使我们的基本药物目录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增加医学方面的常识或者是知识,普及健康教育,使他们到医院去以后也能够主动地愿意用基本药物。不但要医生主动开处方选用基本药物,要引导我们的群众改变偏好用新药、贵药的习惯。把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这才更有力与推动基本药物的使用。
相关链接:
责编:王壹霖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