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7月24日电(记者张洪河) 在人类灾害史上,曾一遍又一遍重演大灾之后疫病流行的悲剧。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唐山打响防疫灭病的攻坚战,震后30年间,唐山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没有出现疫病的流行。
唐山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时值盛夏,蚊蝇密布,肠炎、痢疾肆虐,重大疫情一触即发。考虑到灾区防疫力量不够,中国从各地抽调1200多名防疫人员赶往唐山。
震后唐山市区有近10万具尸体是军队官兵运到郊区掩埋的,此外还有部分遇难者尸体由亲属临时掩埋在市区。1976年冬天,唐山防疫人员和2000多名基干民兵,把这些尸体全部挖出,迁入郊外8个公墓深埋合葬。迁尸后用石灰消毒,进行了标准化掩埋。
为了检验掩埋效果,1977年卫生防疫专家对尸体的掩埋方式做了全面评价,并从细菌、病毒、毒物、生化、病理、土壤、蔬菜等方面进行研究。事实表明,尸体迁埋后,周围环境状况良好,未造成生物、化学污染,也没有形成传染病源。
在掩埋尸体的同时,唐山广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1900多台(件)消毒器械、5万多件防疫器械、460多吨药品,源源不断送到唐山。国务院抗震救灾办公室还下令调农用除害灭虫飞机急赴唐山,前后共计141架次,喷洒各类药物45.29吨,从根本上消灭瘟疫孳生源地。
1976年8月底,唐山控制了肠炎、痢疾。夏秋两季,还发放了50万份“痢速宁”,5万份“乙脑二号”注射液。震后第一个冬春,唐山成人和儿童分别接种了流感疫苗、流脑疫苗。1977年,全市各种传染病发病数比上年同期下降71.02%。
相关新闻:
唐山地震三十年:这座城市充满"感恩"而与众不同
[视频]关注唐山孤儿
董建华率团视察河北唐山关注大地震后新发展
《唐山大地震》登陆荧屏 真实再现历史
唐山:40多万名志愿者“为奉献者奉献”
唐山成为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的“摇篮”
从新唐山的崛起振兴腾飞中感悟什么?
责编: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