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最美新农人丨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周荐 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3日 09:30

近年来,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人才进村入寨,他们潜心农业,扎根田野,成为“新农人”。他们植根乡村,凭着种养新手段、营销新思路,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希望。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截至“十三五”时期末,“新农人”的重要代表——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根据规划,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要超过1500万人。

央视网独家专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解读“新农人”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央视网记者:如何理解“新农人”这一身份?

雷明:“新农人”是相对于传统“老农人”来说。所谓“老农人”,就是传统的从事种植养殖的这些农民,他们用传统方式耕田、种地。

“新”字首先就体现在人身上,此外还包括新技术、新工具、新理念。随着产业业态的延伸拓展,现代农民不能只懂田间育苗生产,他要具备从技术到管理的综合能力,能有效地整合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运营当中,他还需要拥有新理念,会运用诸如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工具。

央视网记者:“三农”领域为什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雷明:农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城市发展的蓄水池。与城市相比,乡村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人口密度较低,符合现代人的追求目标。

一方面,农业现在看似是弱势性产业,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农业处于上游位置的产业端头,为其他行业提供基本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所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这是社会的刚性需求。因此,农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替代或消失,而且会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中坚力量的作用。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加持和应用,为年轻人实现梦想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和机会,例如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等。

现阶段,农业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和“农业+生态”,不仅仅是产业形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这些都是吸引年轻人谋求事业发展、实现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央视网记者:“新农人”在产业振兴中是什么角色?他们在推动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雷明: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首先就是产业兴旺。老百姓兜里要有钱,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产业。

这里讲的产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另一个是业务。生产包括种植养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延长产业链条、加工和服务等,而“新农人”在这点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首先,“新农人”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观念,比如在种植养殖方面就是,如何通过更节约化的手段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生产更高品质的产品,以及育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等等。

其次是新农具的使用。通过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有助于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

此外,仅仅生产出粮食并不能保证把它销售出去,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形成有效的业态来对接市场需求。换言之,不仅能够生产出产品,还能有效地将生产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进而转化为老百姓的财富,实现真正的增收。在这一方面,“新农人”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何打破传统,形成新的业态?关键在于具备现代市场观念、经营能力和规避风险的手段。传统“老农人”关注的主要是提高粮食产量,他们对市场环节是相对陌生的,甚至大部分人都不会使用金融工具。“新农人”往往具备较高的素养,拥有适应市场环节的能力、观念和手段。

过去,传统农业将粮食产品转化为市场上的商品,大多通过农村的掮客收购并销售,但这种方式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新农人”的介入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们成为新的中介人,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大幅缩短了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市场的环节,实现了相对透明的展示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新农人”还带领和推动了“老农人”的转型,将原本只是从事生产的“老农人”培养为具备“新农人”能力的“新老农人”。一些“三农”领域的“网红”博主不仅自己带货,还积极参与农民电商能力的培养,帮助传统农民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

最后,“新农人”作为外部力量进入基层治理,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产业振兴需要良好的治理环境,包括新型传统一产和一二三产融合形成的新业态。

传统的村两委等基层治理人员存在缺乏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手段等短板,一些乡村仍固守着靠熟人关系来实施村落管理,“新农人”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基层治理观念和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治理能力的提升,这对于传统村落向现代社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央视网记者:如今有不少年轻人成为“新农人”,一些人适应了并做出一番成绩,但也有一些人回到乡村后水土不服,重新返回城市。乡村如何才能留住“新农人”?

雷明:进入和离开某个行业都是自然常态。以“新农人”投身“三农”领域为例,乡村如何才能留住“新农人”?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更适合“新农人”发展自身价值的良好环境。在“新农人”进入乡村后,他们其实是外来者,基层政府要努力让他们感到亲切而非陌生,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将他们与传统村落及村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发挥共同合力。

结合目前已有的实例,比如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小队来有机融合“新农人”和传统村民,将“新农人”集合起来,由他们推举队长参与到村两委当中。他们可以按照新的理念对生产小队进行有效管理,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步与传统村落及村民融合,慢慢地这种陌生感就会消失。

此外,还需要提供有效的激励措施。这种激励不仅仅是物质待遇,还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我认为对于“新农人”来说,后者或许是更重要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场所和机会。

从“新农人”本身来说,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向下看”,寻找适合自己的闪光点。如今年轻人竞争如此激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都在“向上看”。如果我们尝试换个思路“向下看”,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编辑:邢斯馨责任编辑:刘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