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最美新农人丨林万龙:乡村不仅是农民的乡村,更是全国人民的乡村
周荐 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2日 09:07

近年来,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人才进村入寨,他们潜心农业,扎根田野,成为“新农人”。他们植根乡村,凭着种养新手段、营销新思路,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希望。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截至“十三五”期末,“新农人”的重要代表——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根据规划,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要超过1500万人。

央视网独家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林万龙,解读“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推动农旅融合。


央视网记者:请谈谈您对“新农人”这一群体的理解。

林万龙:乡村振兴,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从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的目标和重点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并非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是有深刻内涵的转变。

乡村与农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显著区别。乡村的概念更为丰富,更具有广泛性。乡村不仅是农民的乡村,更是全国人民的乡村。当我们谈论农村时,我们会想到农民、农业,这是传统的农村振兴理念。但是乡村振兴并不仅仅局限于农民,它还包括了新型农民、城镇居民等多元化的居住者。

乡村振兴的产业业态也是多元的,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的经营者和服务对象,往往不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新农人”。

如今的农业也不仅仅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它还包括农产品电商平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的业态。它为整个农业服务,推动着乡村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村的建设,也包括乡村的发展。“新农人”具备高素质和多元化的乡村产业业态,拥有强大的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他们通过从事农业、乡村多种业态的经营,面向市场,推动着乡村产业的发展,满足更多消费需求。


央视网记者:您认为应如何发展好特色农产品?

林万龙:谈到特色农产品,我认为第一个特色一定是地域性的,我们常说土特产,它一定要是本土的、地域性的。

除了具有地域性,还需要具备其他两个条件,首先要提高它的品质,因为地域性的东西不一定是高品质的。

其次,一个高品质的地域农产品要想成为特色农产品,它一定要走向市场,要为消费者所熟知、所接受,所以品牌营销就很重要。


央视网记者:如何理解“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发展好,也要把旅游发展好”?

林万龙:总书记讲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农业农村部之前下发过一个文件,在讲到农业和乡村的多功能性时提到了四个方面。

首先,农业的食品保障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种植养殖业从大食物观的角度来看,都是食品保障的功能。“新农人”也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粮食、经济作物、畜产品、水果等农产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其次,农业还具有生态涵养的功能。乡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护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业、土地整治产业、土壤清洗产业等,都是农业生态涵养功能的体现。

第三,农业还可以发展休闲体验产业。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乡村康养等都是休闲体验功能的体现,这些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乡村文化,享受乡村生活。

第四,农业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古村落、民俗乡间文化的表演等属于文化传承相关产业,通过这些产业,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除了以上四个功能之外,我认为农业还应该发展产业融合和创业创意产业。产业融合是指一二三产之间的融合,它可以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链,提高产值。创业创意产业是指年轻人到乡村去发展创业工作坊、创意工作室等轻资产产业,这些产业成本低、潜力大,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总之,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功能和价值,我们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央视网记者:“新农人”的出现有何背景?在乡村振兴中,他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林万龙:进入新时代,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追求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因此,我们需要高素质的涉农产业从业人员来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生产不再是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而是以市场化和商品化为主。

这两个背景使得“新农人”的孕育成为必然。要走向市场,对接消费需求,就需要具备经营管理素质和市场意识。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发展,而乡村产业必须是市场化的、面向市场需求的,并且要实现多元化,以满足人们更加美好的生活需求。这样的产业经营者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目前小农和传统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还不能称其为主力军,但这是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的引导者是谁呢?就是“新农人”。


央视网记者:您认为乡村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林万龙:乡村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使得乡村产业不再是我们原来所想象的夕阳产业,相反,它是一个朝阳产业。

我们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是下降了,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一定是往下走的。但是跟农业相关的产业比重都是在上升的,所以新的乡村产业实际上是大有可为的。

现在国家统计局有个指标,叫“农业及相关产业”,指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形成的全部经济活动,比如休闲农业等体验式农业就属于农业及相关产业,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比重是在往上走的。

未来乡村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呈上升状态,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其中。

编辑:彭俊责任编辑:李夏

1 1 1